新生代农民工转变为新市民的社会心理基础业已具备,欠缺的只是保障这种身份转变得以顺利实现的制度改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政策一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呼声不绝于耳。最新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3.3%被调查者认同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新市民,其中30.2%的人表示“非常愿意”。(2月9日《中国青年报》)
这组数据无疑鼓舞人心。它充分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转变为新市民的社会心理基础业已具备,欠缺的只是保障这种身份转变得以顺利实现的制度改革。
之所以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心理基础已经具备,有以下两个原因:
从城市人的角度来说,他们逐渐习惯了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所带来的便利,认可他们所创造的价值,做好了接纳这批“新市民”的心理准备。前些年,不少城里人还认为农民工进城是在与自己争岗位争资源,主张让他们离开城市回到农村;而如今,这些农民工已日益成为支撑城市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石,他们为城市注入了新生力量,为城市创造了GDP,成为城市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因子。以春节期间为例,大量农民工返乡,就使得不少城里人感到无所适从,连找一个送奶工或是保姆都相当困难。
从新生代农民工的角度来说,这群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劳动者,在思想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更希望融入城市生活,不愿意再被贴上农民工的标签。他们绝大多数接受过高中教育,更善于和敢于声张权益;他们规模近亿,已经成为当前进城务工群体的主体;他们民主平等的观念很强,反对社会歧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翼在广东省调研时就发现,这个群体中的不少人都认为自己不是农民工而是“白领”。
但是,正如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卢晖临所说,新生代农民工转变为新市民最关键的还是制度考量。因此,当城市人接纳新市民的态度更为积极,当农民工成为新市民自我认知更加明确,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制度层面的改革能够尽快走上“快车道”。
首先需要改革的,就是将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的户籍制度。尽管《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认为“农民工市民化的头道门槛不是户口”,仍然有55.5%的被调查者赞成尽快放宽城市落户政策,以使新生代农民工尽快成为新市民。由此可见,推倒户籍这堵最有形的墙,已基本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其次,当下的农民工用工制度亟须改革。改变过分依赖“低工资低福利优势”的农民工用工制度,将农民工群体纳入城镇职工社保体系,保证他们作为劳动者应有的权利。
其实,拆除了户籍制度这堵墙,其他诸如农民工的医保、养老保险、子女教育等问题,包括农民工用工制度问题,均可迎刃而解,都可以统一到目前的城市保障体系和用工制度上来,而不必费时费力再去专门给农民工另外搞出一套东西来。
日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也表示,我国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镇。现在,既然调查结果显示民众普遍支持新生代农民工转变为新市民,各地各部门更应顺势而为,创造条件,加快改革,加紧推进。 易艳刚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