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之策·瓮安事件
本报讯 (记者杨华云)作为全国首个试点,贵州瓮安消除了“瓮安事件”中一些涉案青少年的犯罪记录。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公安厅厅长崔亚东昨日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上述内容,他认为此试点较好解决了“瓮安事件”中参与的青少年的未来问题。
104个青少年的“前途”
崔亚东介绍,瓮安事件中涉案的青少年有104人,有的是去看热闹受现场气氛挑唆才盲目参与,有的过去就是“问题生”,个别的还参与到黑恶势力中去。
不过崔亚东认为,不管他们出于什么目的参与,毕竟其中绝大部分是未成年人,走上违法道路有自身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社会的环境和风气对他们的影响。
瓮安事件中这些青少年成为最大受害者,崔亚东坦言,这么多学生参与,不把他们教育过来,将来会形成一个特殊群体,对社会的危害更大,“如果把他们一律送到看守所、劳教所,身心受到打击,在那种环境中可能改好,也可能更坏。”
试点冒着“违法”的风险
崔亚东介绍,瓮安对这些青少年实施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让他们回归社会、学校和家庭。“中央下发了司法体制改革意见,其中提到,有条件的地方试行对违法未成年实行轻微犯罪消灭制度。我们觉得和瓮安事件的情况比较吻合,就在瓮安试点了。”
崔亚东坦言,试点有难度,因为法律没有规定,这么做就违法了,“我们研究了个试行办法。”崔亚东透露,对消罪有一套制度,如果消罪后又重新犯罪,就要把原来的记录加进来。
试点的效果很明显,“104个只有一个重新犯罪,抓回来了,60多个有的升高中、升大学,还有30多个回到家里帮助父母打工之类的,但都走了正路。”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