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记者齐聚北京报道两会 本报特派记者成少数幸运儿之一亲历总理记者会
零距离见到温总理,很亲切
每年全国两会,拿到总理记者招待会请柬,受邀出席招待会,是每一名参加两会报道记者莫大的荣耀。
今年,作为长沙晚报的两会特派记者,我有幸获得了一张珍贵的入场券。带着提前准备好的问题,昨日,我走进了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温家宝总理零距离交流。
很幸运
本报记者收到请柬
今年,参加两会报道的中外记者有3000多名,却只有一小部分“幸运儿”能拿到温总理记者招待会的请柬。我成为了一小部分“幸运儿”中的一个。
打开白色信封,白色封皮上写着两个烫金大字“请柬”,请柬里面则用红色字体的中英文写着:“兹定于2010年3月14日(星期日)10∶00邀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请出席。”
拿着请柬,我激动不已。尽管我已是连续六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可是出席总理记者招待会还是第一次。如果能有幸提问该多好!带着对招待会的满心憧憬,我开始查找资料,为向总理提问做准备。
昨日上午,带着准备好的有关中部崛起、支持就业、收入分配、保障安居等一系列问题,我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三楼中央大厅——金色大厅。
为了得到提问机会,让自己更“醒目”,记者们在着装上下足功夫。女记者们穿上了红色、白色、黄色、绿色等不同色系的正装,男记者们则穿上西装、打着领带。
“整洁、鲜艳的服装也许容易让新闻官发现人群中的我,给我提问的机会。”一位身穿红衣的女记者如是说。
很抢手
央视想头排占两座也不成
记者招待会开始的时间为上午10时。14日一早,北京下起了雨夹雪,但恶劣的天气并不能阻挡记者们参加总理记者招待会的热情。7时30分左右,就有记者涌入会场。8时,金色大厅已是人头攒动。
本子、照相机、衣服、手提包……记者们随身携带的物品都被用来占座。第一排更是成为记者们争夺的焦点。
在第一排,起初出现了两张熟悉的面孔,他们是中央电视台的鲁健和撒贝宁。脸熟好办事,但这条规则在昨天上午好像不管用了。
“用衣服、包占座的如果没人,大家可以占去这个座位,”工作人员说,“央视也不例外,小撒我认识你,不能同一家媒体都挤到第一排。”后来,留在第一排的是小撒,撤到后面的是鲁健。
据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为了保证更多的媒体有提问的机会,人大新闻组要求,现场第一排60多个座位不能有重复的媒体,而且一定要保证外国媒体的座位。
很亲切
零距离见到温总理
上午10时,总理记者招待会准时开始。主席台上身着深色西装、打着红色领带的温家宝总理神采奕奕。“参加总理招待会,‘零距离’见到温总理,很亲切!”后排的一位女记者激动地说。
“过去的两年我们是在极其困难条件下走过来的。人民是用坚实的步伐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这将会在历史上留下印迹。”
……
“开场白”赢得在场中外记者的阵阵掌声。
10时7分,提问正式开始。“现在我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的话音刚落,包括我在内的中外记者纷纷高高举起了手臂。第一个获准向总理提问的是英国《金融时报》的记者,他用英语向总理提了一个有关中国货币政策的问题。
……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到那时即使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曾如此回答台湾媒体提出的有关问题。
时隔一年,相同的地点,相同的记者招待会,昨日温家宝总理回答台湾《联合报》记者相关的问题时,再次表达了想去台湾的强烈愿望。“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
近2个半小时,13名记者提问,温总理细心记录,一一回答。温总理发言动情之处,掌声不断,一个微笑、一次举手……大厅内相机快门声不断。
美国《新闻周刊》、德新社……昨日获准提问的近半数是外国媒体的记者。“将提问的机会更多地给外国媒体,更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开放意识。我虽然没有提成问,但还是很高兴。”我的想法得到了身边重庆晚报记者的点头赞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