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军区部队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全力支援抗旱救灾——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国内新闻
    广州军区部队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全力支援抗旱救灾
2010年03月26日 21: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广州3月26日电 (钟友国 李华敏 张科进)广州军区部队全力支援地方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自3月份以来,先后向广西、湖南方向等灾区,出动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4.8万余人次,出动各种运水装备和车辆1.5万台(件),医疗队3批,运送各种抗旱救灾物质2万多吨,修复水利程460处,修建引水渠320多公里,捐款200多万元。目前,支援地方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的战斗仍在紧张进行。3月26日,某集团军“塔山”英雄部队和广西军区三千多名官兵继续在广西河池、百色、来宾等重灾区,送水灌溉、打井引渠,竭力保民生、保生产、保安全。

  去年9月以来,我国一些省区发生了严重旱灾,特别是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广州战区所辖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百色、崇左、来宾以及湘西、湘南等地区,遭受严重干旱。

  随着灾情的发展,广州军区不断加大对抗旱救灾的组织指挥力度。军区迅速成立了支援地方抗旱救灾行动指挥组,即时启动应急预案。正在广西边防部队调研的广州军区徐粉林司令员,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一线指挥;军区张阳政委连夜在广州召开紧急会议,迅速部署加大抗旱救灾力度的各项工作,并给广西自治区主要领导打电话,表示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军区部队将全力支援地方的抗旱救灾工作。军区先后下发了组织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投身抗旱救灾战场的命令指示、积极做好抗旱救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意见以及做好新闻宣传的通知。3月25日晨,广西军区和驻桂某集团军成建制出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1.1万人次,迅速赶赴重灾区,3支医疗队也于今天上午抵达抗灾一线。

  灾情就是命令。哪里灾情最重,哪里困难最大,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灾情发生后,驻地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动若风发,立即投入到抗旱救灾的战斗中。

  来宾市秋冬春降水量比去年同期下降60%,110万亩农作物受灾,58座水库干裂,20万群众严重缺水,5万多人生活饮水困难。此次受灾最为严重的良塘乡定甲村,是当地重要的菜篮子基地。某集团军得知灾情后,政委陈平华、副军长黄跃亲率塔山英雄部队1200多官兵昼夜兼程,于凌晨赶到田间地头展开抗旱,首批20台喷洒车在一线指挥员的指挥下,分三组展开作业。同一天,集团军教导大队150名官兵、20台喷洒车在大队长邓仲林的带领下,奔赴河池灾区投入战斗。

  在百色灾区,靖西县其龙屯自春节前就出现了人畜饮水困难,某边防团三连官兵得知情况后,用水桶不间断从4公里以外将水送到居民家中。在那坡县百都乡,救灾官兵深入村屯,一家一户走访,建立饮水困难户档案,把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3公里以内无水源居民作为重点帮助对象。在用水困难的坡酬村、坡金村,县人武部自筹资金3万多元,修建了3个水池。边防某团驻地群众因缺水生活困难,官兵们每次巡逻返回时,都用塑料水桶从未干枯的山泉、河流背回水来,送到驻地最困难的群众家中。

  在河池灾区,当地军分区以“保人饮、保生活、保安全”为重点目标,紧密配合地方政府抓好抗旱救灾工作。他们成立了13个民兵应急抗旱分队和1个机动抗旱民兵营,坚持24小时轮流值班,建立了“领导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制,形成了军分区、县、乡、村逐级联动机制;落实分片供、取、用水体系;加强技术指导,落实人工增雨、寻找新水源,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助;从农业部门紧急抽调50名科技民兵分头赶赴抗旱一线,现场指导群众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工作,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来抗灾避旱,采取节水增收、优化种植结构、地膜增温保湿技术等措施增强植株抗旱能力,以减少旱情对农作物带来的影响,力争旱灾之年不减收。

  在崇左灾区,上百支部队和民兵预备役抗旱服务队下到田间地头,负责各水库、灌区、支渠和河流的用水管理和农作物的抗旱服务,并指导群众开展喷灌、滴灌、免耕栽培等节水灌溉技术,帮助农民搞好渠道防渗等工作,减少输水损失,提高用水效益。

  在旱情严重的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凰镇,县人武部领导带领200多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兵分两路,一路加紧铺设管道,用节水喷灌技术为春玉米补水,一路则在软管上穿刺小孔,利用喷灌的方式给春玉米补水。

  为应对广西当前严峻的旱情,广西军区按照广州军区的统一部署,再次调兵遣将,组织3万多兵力在全区13个受灾严重的地级市同时展开抗灾斗争,积极配合当地有关部门科学抗大旱,全力促春耕。与此同时,在湘南、湘西方向,驻地军分区、人武部密切关切旱情变化,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充分做好大规模投入抗旱斗争的准备工作。(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