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那坡3月28日电 题:西南特旱农村留守老幼的抗旱生活
中新社记者 孙洁 王刚 蒋雪林
一大早,81岁的雷虾真带着孙女拎两个空桶来到村中空地,和往日一样,这里已经围满了等待送水车的村民。
雷阿婆所住的那坡县龙合乡信合村果义屯位于广西西南,是这次西南大旱的特旱区。所谓特旱,在数据中显示为“自去年8月份以来,持续高温少雨,降雨量仅为296.6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60%”,在这场百年一遇秋冬春三季连旱的天灾中,像她一样的村民在那坡县已经接近14万人,而在广西受灾人数已接近800万人。
此次西南受旱诸省多为劳力输出大省,诸如雷阿婆一样的农村留守族数量庞大。仅那坡县每年就有3万5千名劳动力外出广东沿海等发达地区打工赚钱,尽管今年大旱,但是外出数量仍与往年持平。广西另一特旱县巴马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韦世安介绍,该县今年外出务工人员总数超过5万,去年这一数字只有45000人。大量的年轻劳力外出打工带来了新问题,西南旱区村屯出现了年轻抗旱力量不足的现象。
“外出打工也是抗旱的一种有效渠道,”那坡县委书记罗荣剑表示,“这样既可以增加收入,也可以节省下有限的水资源。”
27日负责给信合村送水的17号车,载满8罐水沿着山路蜿蜒而上,雕刻一般的梯田丝毫没有本该葱郁的样子。沿途的数十个蓄水水柜,大多数已经长起了参差不齐的荒草。当地村民背着水或青菜的佝偻模样成为旱区标志性的一瞥。
车子扬着尘土驶进村子,人群中明显一阵躁动。车子还未停稳,已有年轻后生爬上车,“我们村分8个小组,每组的负责人上去分水给组员。”有村民告诉记者。
小组长们麻利地抽出水管,用力吸上几口,一旁早有几十个各种水桶挤在一起等待装水。村民们大多鹤发,守在自家水桶旁边,无暇顾及孙辈是鼻涕糊了一脸还是裤子掉了一半。稍小的孩子们也识趣地躲在一边看着大人们忙碌。
与露着半个屁股抓痒,紧跟在爷爷身后的孩子不同,年仅10岁的小姑娘雷依鑫竟也是名小组长。她像男孩子一样爬上车去放水,待组员全部分完水后再挑上自家的水回去。洗衣煮饭、照顾妹妹、喂猪……她按惯例每天从学校回家来等候接水车,待一切安顿后再步行两公里回学校继续上课。
许多花甲乃至古稀的村民仍是自己挑水,弯腰挑上扁担,深吸一口气,起身时有些摇摆,扶着扁担两头就这样一路摇摆回家去。
距村头500米的雷阿婆家,是去年借钱盖起的楼房——这也正是儿子儿媳要远赴广东打工的原因。像她一样的家庭,在村里比比皆是。厨房一角,大大的水缸里是1个多月前儿子从别处挑回的水,已显浑浊不堪。“以前要走很远路去背水,现在每天都有送水车,水比背回来的干净,但是要节省着用,用过的水还要拿去喂猪。”雷阿婆羞赧地笑,露出牙齿几近掉光的牙床。
“村里63户人家,每户最少一个人出外打工,剩下的基本上就是老人和孩子。能自己挑水的就自己挑,挑不动的就找人帮忙,喝水和温饱是没有问题,只是再不下雨的话,种植的季节马上就要过了。”村长颇有些无奈。
而让全村老幼欣慰的是,乡里的应急饮水工程预计3月31日可以竣工并交付使用,届时可以解决该乡4千多人的饮用水问题。而当地政府的“三个保证”则让他们更加安心——保证灾区群众有水喝,保证供水水质安全,保证学校和孤寡老人、五保户、残疾户、低保户、留守老人及儿童等特殊群体有人送水。
据了解,西南旱灾波及的主要省区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都是劳务输出大省,仅广西每年就有数百万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大量中青年外出打工后,留守老人、儿童“抛”给了村干部和抗旱救灾人员。再加上五保户、残疾户等这些需要送水到家的特殊群体,使得当地送水队任务繁重。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