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义无返顾,带领官兵第一时间冲向废墟;他舍生忘死,从废墟中救出第一条生命;他情系各族群众,在震区开通第一条“绿色通道”。他的名字在震区传颂,他被青海各族人民群众誉为“抗震救灾急先锋”。
他就是武警青海总队玉树支队支队长、上校警官石华杰。4月19日晚,这位抗震英雄离开灾区到北京参加“情系玉树,大爱无疆”大型赈灾晚会,送行的各族群众依依不舍,挥泪相送……
地震8分钟后赶到救援一线
4月14日5时39分,玉树出现第一次震波,石华杰翻身而起,他敏锐地察觉到,可能要发生大地震。石华杰在玉树支队任支队长6年多,曾参加过青海共和县塘河大地震的救援,他对地震前兆相当警觉。
石华杰立即指示参谋长范玉龙给各中队打电话。布置完一切,起床号吹响了,一切很快恢复平静。7时49分,石华杰正带领部队出早操,突然,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尘土飞扬,不少官兵摇摇晃晃地倒在了地上,驻地周边群众哭喊声四起,营房大面积损毁。石华杰猛然一惊:强烈地震发生了!
强震面前,石华杰沉着冷静,他一边迅速清点部队人数,一边指挥县中队立即向安全地域集结。在组织部队转移到安全地带的同时,他随即向总队报告情况,并在第一时间成立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和向县中队看守所增援组。
一座山城轰然倒下,玉树10万群众生命岌岌可危。石华杰当即将驻州650名官兵编成40个搜救小组,由团营职干部带队,从操场奔赴救援一线。
8分钟后,石华杰和救援官兵赶到了就近的重灾区和银行、医院等重要部位抢险救灾。
“武警来了,亲人来了!”在群众心理最脆弱、最需要主心骨、最需要救助的时候,武警玉树支队官兵的出现,使受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看到了希望。
凭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冷静果断的科学指挥,在这次强烈地震中,支队600多名官兵未死1人;看守所院墙全部倒塌,150名犯罪嫌疑人未逃1人。
废墟下救出第一条生命
“不惜一切代价救人!”
石华杰指挥搜救小组分西杭路、民主路、环城路3条重灾街道,以居民区、银行、学校、宾馆为重点展开救援。没有专业搜救工具,没有大型挖掘设备,石华杰带领官兵手扒肩扛。
石华杰亲率一支突击队,到玉树民族职业中学救援被困学生。当他们赶到学校时,现场一片混乱,石华杰立即冲着围观的群众大声喊:“大家不要紧张,我们救你们来了。”人群中一下子静了下来。
当时,三层楼因塌陷已挤到一起,楼的倾斜幅度很大,加之余震不断,窗户上的玻璃不停往下掉。石华杰和作训股参谋张大鹏带着10余名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在随时可能倒塌的楼房里抢救伤员,救出了一个被埋的学生。事后得知,这是地震发生后从震中救出的第一条生命。
晚上8时多,石华杰带着战士们经过民主路时,突然看见,一座加油站旁的居民区因房屋倒塌而失火。此时,着火地不远处的一台加油机因地震而漏油,情况十分危险。千钧一发之际,石华杰立即带着支队军械运输油股股长曾贤平、班长齐海涛、战士王健和苏磊,冒着生命危险,冲过去关掉加油机的阀门,并迅速组织战士扑灭了大火。一个后果不堪设想的巨大险情被排除了,石华杰和很多战士身上却有多处被烧伤。
震后30多个小时里,石华杰滴水未进,始终坚守在救灾一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石华杰的带领下,地震当天,支队在废墟中救出被埋群众1300多人,转移救治伤员5189人,转移遇难者遗体155具,成为救灾行动中到位最早、担负任务最重、救出灾民最多的救援部队。
开通震区第一条“绿色通道”
“灾区各族群众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受难,我们心焦。”官兵们说,自地震发生以来,石支队长的表情从没舒展过。
出身牧区的石华杰从小就和各族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看着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他一边组织指挥抗震救灾,一边指示支队有关人员敞开营门,把营区内的操场、广场用来安置受灾群众,并尽最大可能安排受灾群众的衣食住行和看病就医。
地震1小时后,一条保障受灾群众食、宿、医的“绿色通道”在支队大院开通。
石华杰白天参加一线搜救,晚上和官兵一起搭建帐篷。两天内,他搭建了50多顶帐篷,一次性安置受灾群众700多人;他安排支队组建3个医疗救护队,全天候坐诊巡诊,每天医治受灾群众5000余人次。
一时间,受灾群众纷纷涌向支队,支队成了受灾群众临时的家。
随着受灾群众越来越多,石华杰和支队政委贾振雄商定,在格萨尔广场再开设一处“爱民粥棚”。他们架起7口直径约1.2米的大锅。从15日凌晨开始,几名武警战士不停地给排成长队的群众一一盛粥。
一碗热乎乎的粥,一片真挚的情,给灾区人民传递着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念。
入伍27年来,石华杰荣立1次二等功、6次三等功,先后5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带兵干部。担任支队长以来,玉树支队连续5年被总队评为基层建设先进支队。2009年7月,支队被总部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支队。(记者 舒春平 特约记者 齐明宇 温常青)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