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在危难时刻更显神圣;生命,在救助中得以重生!
玉树地震发生后,全军和武警部队医疗卫生系统闻风而动,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展开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生命大救援。截至4月26日,已接诊伤病员3万余人次,手术300多例,抢救危重伤员1200多人次。
生命的呼唤,就是进军的命令
4月14日7时49分,强震袭来。顷刻之间,玉树结古镇80%的房屋倒塌、10万余人受灾……
总后勤部卫生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成立全军抗震救灾医学救援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兰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部等有关单位迅速成立相应组织,建立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军地双方在第一时间建立抗震救灾医学救援协调机制,确保决策快、行动快。
这是一场与死神的争夺战!
震后10分钟,处在震中的玉树军分区卫生所和武警玉树支队卫生所的医护人员即展开救援工作,伤员源源不断地被抬进在院子里搭建的临时救援所。
震后30分钟,武警青海总队医院医疗队、武警甘肃总队医院医疗队迅速组建完成,分别从西宁、兰州火速出发。其中,武警青海总队医院医疗队搭乘专机抵达玉树,第一时间投入救援。
生命的呼唤,就是进军的命令。从北京,从成都,从兰州,从济南……全军和武警部队一支支医疗队伍闻令出发。其中,有不少医护人员是知名专家,许多医疗队曾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具有丰富的应急救援经验。
震后3个小时内,全军许多支医疗队先后组成,并向灾区开赴。震后12个小时,第一支外区医疗队抵达灾区,展开救援工作。震后48小时内,有9支医疗队到达灾区;震后72小时内,有14支医疗力量到达灾区……
在紧急救援的关键时刻,许多救援人员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和高山病症状。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带领全军高山病研究中心高山病专家医疗队,从拉萨赶赴玉树地震灾区开展救援工作,使得救援人员生命安全和救灾效益得到保证。
截至4月26日,军队和武警部队共投入19支医疗队、3支防疫队、2个方舱医院、3个专家组共1249人。
用生命拯救生命
玉树灾区平均海拔4000米,氧气含量相当于低海拔地区60%—70%。但医疗队员们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在高原地域生疏的条件下,全力救治地震受伤人员。
解放军第四医院由31人组成的高原医疗队经过一夜急行军,于4月15日6时抵达玉树州结古镇,不到20分钟就在玉树州体育场搭建起一所有60个床位的“野战流动医院”,迅速开始救治伤员。
数十小时的不间断工作,加上高寒缺氧,医护人员大多嘴唇乌紫、眼睛布满血丝,许多人险些虚脱晕倒在手术台上。护士田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累啊,累得连高原反应都感觉不到了。”
15日下午,医疗队收治了一对在废墟中被掩埋了29个小时的母女。由于长时间饥饿缺氧,8岁的小姑娘才让拉毛已陷入轻度昏迷。护士长宋海燕为才让拉毛扎针输液时,双眼蒙着纱布的小姑娘一把抓住宋海燕的手,带着哭腔喊出了“妈妈,妈妈”。宋海燕怔了一下,红着眼连连应答。
“没有这些‘门巴’(藏语‘医生’)亲人,我们这些人可能早没了!”病床上70多岁的才吉老人,不断向那些紧张忙碌着的医生和护士竖起大拇指。
在许多灾区群众看来,白衣战士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拯救群众的生命。
在赴海地地震救援中髋关节软骨严重撕裂的武警总医院医务部主任侯世科,14日上午刚刚出院,下午就随中国国际救援队赶赴玉树救援。
胃部绞痛,全身发冷,身体尚未恢复的侯世科忍着强烈的高原反应,身背20多公斤重的急救背囊,带领救援队先后救治了320多名伤员……
18日10时,得知一处废墟下可能埋有幸存者、搜救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时,武警青海总队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的王晋,带领急救小组和器材药品赶赴现场,准备实施医疗救助。
王晋主动帮助搜救队员清理现场,双手被玻璃碎片扎伤、指头磨破仍坚守一线。虽然最终挖出的两名藏族同胞已不幸遇难,但官兵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放弃”的内涵。
“在人民群众受苦受难的时候,作为一名军医,就是要坚持到最后一刻,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就决不放过!”王晋朴实的话语,折射出了人民军医的价值追求。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