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曝光”已成约束工具 整治官场作风腐败 ——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国内新闻
    “网络曝光”已成约束工具 整治官场作风腐败
2010年05月06日 10:57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系列公权机关和官员个人的丑闻事件,如“躲猫猫”事件、邓玉娇案、周久耕事件以及2009年的官员“雷人”话语等,都对各地各级党政机关的内外部管理形成了巨大冲击波。

  “网络曝光”已经成为高压阀和约束工具

  “网络曝光”和“网络监督”已经成为普通人民群众针对党委和政府机关改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作风与质量的高压阀和约束工具,成为整治官场作风腐败的有力推手。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网络的作用是巨大的,只要秉持基本的伦理道德,真正是出于忧国忧民、利国利民和为人为己的正当利益追求,网民们完全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充分发挥自己参政、议政、监政的重要作用。

  就网络的特性而言,其虚拟性和空间的穿透性,简直就是一个人获得丛林自由的通行证,它可以隐去自己的真实情况,可以绕过现实当中的重重障碍,让人无所顾虑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发表内心的看法,一个人只要想,他几乎就可以进入个体100%的意志表现状态,少了现实世界的许多干扰。

  这当然是一把双刃剑:其消极方面是,如果一个人缺乏伦理道德,缺少行为规范和法规意识,他可能会在网上说出不负责任的话语,做出损人利己甚至是损人不利己的恶行,他会破坏应当存在的隐私世界的神圣性和完整性,“人肉搜索”会把每一个人的家底搞得让他人一览无余;而其积极方面是,网络平台的虚拟化,网络的快捷、透明和信息的全角度和全空间传播,可以提供给网民社会一个参政、议政、监政的强大工具,让每一个网民都有机会成为忠实于自己意志的真实“代表”。

  执政党和政府可以借助于这种监督,来建立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与成堆的党政监督文件和监督手段的效率低成本高形成对照,网络的发展和网络的特点,正在把过去说易行难的权力监督变成掌握在普通群众手中的工具。尽管公权力作为强大的一方,有不少方法进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博弈,但是互联网还是给公民们留下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作为空间,更遑论党中央和国务院是支持和期待网民在反腐廉政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也正是为此,有一些党政机关和官员患上“信息公开恐惧症”。

  新兴媒体和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让部分站在时代对立面和公共利益对立面的政治经济权力和保守的意识形态权力,必然去阻挠新兴网络媒体的成长,设法逃避社会大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维护其既得利益和地位,某些地方政府和官员明暗兼有地玩起“躲猫猫”也不在少数,甚至收买网络公司和通过专职网络人员来监视、跟踪和混淆网民所曝光的对自己不利的事实。

  实际上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个真正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的服务型政府,是不会惧怕网络和网络监督的。正好相反,执政党和政府可以借助于这种监督,来建立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比如,执政党和政府可以创建网络环境下政府与民众信息交互模式,健全和完善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机制;可以加大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力度,让民众拥有更多的知情权,通过信息公开来主动接受网络的监督;可以强化政策法规与敏感事项的网上征求民意程序,让民众拥有更多的参与权,根据各种意见认真完善方案,提高执政者和政府管理者的公众支持度;可以建立发帖、跟帖、定期上网对话的机制,创造让民众充分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条件,通过网络与民众直接交流,化解矛盾,促进官民之间的和谐;还可以制定及时分析处理网民意见的法规和程序以及办法,与网民监督建立内外应答、官民呼应,相互配合,促进廉政的健康机制。只有这样,网络参政、网络议政和网络监督才不会被当做异己甚至是敌对因素,而成为帮助执政党提高执政水平和促进政府提高管理质量的重要推动力量。 (马庆钰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