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高考时。在高三学子紧张地为梦想而奋斗时,也有一部分孩子,正在为在哪里高考这个问题而发愁。他们很多是农民工的下一代,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成为“高考移民”中的一员。
陌生的老家 需要重新回到的出发点
随着高考的临近,在浙江杭州打工了20年的钱庆正,正在抓紧和老家联系,想办法让从小在杭州长大的儿子,回到“陌生”的老家准备高考,这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钱庆正在萧山临浦镇一家钢件加工厂上班,已经是业务量首屈一指的销售主管。1990年,25岁的他来到杭州。尽管只有高中学历,他却比任何人都干得刻苦,很快就从工人岗位转到销售部门。第2年,妻子也来到杭州,并有了他们的儿子。2003年,他们终于在镇上买了房子,开始了稳定的生活。
儿子从小在杭州长大,除了暑假回老家和爷爷奶奶呆一段时间,对老家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不光是小孩,钱庆正自己也很少回去。
按照现在的规定,户口不在杭州,要回到户口所在地的学校报名和考试。规定没法改变,但现实让钱庆正很担心。这次突然要为儿子回老家高考的事,要去找学校,替儿子报名,一大堆事和手续,让他毫无头绪。
而且,最关键的问题是儿子回去考试,能不能适应那陌生的环境,会不会因此受影响。
这样的事不是没发生过。前几年,附近村里一位回老家高考的女孩子,在城里平时成绩很好,结果回老家考试的第二天感冒了,知道自己没考好,觉得无脸见父母,选择了离家出走,幸亏后来被同村人碰到,才找回来。一想到这件事,钱庆正心里就很烦。为了以防万一,他现在耐心疏导儿子,开始给儿子打预防针,让他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临到高考 恍然发现自己是外地人
六年前,柳祖桥花了5万多元,把儿子从安徽老家转到杭州一所中学读书。去年,老师提醒他,要考虑孩子高考的事了。
“老师告诉我,按规定,我儿子只能回原籍地高考。”柳祖桥说。尽管孩子可以在最后一个学期才回去,但杭州的学习环境、使用教材、授课内容等都与安徽不同,叫他到安徽参加高考,实在勉为其难。
“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安徽的教育,最好提前一年回去。”老师的善意提醒,使柳祖桥陷入了愁云之中。儿子从初一开始就在杭州念书,习惯了这边的教育和生活方式,回老家安徽爷爷奶奶能管得住这个顽皮的孙子吗,犹豫再三,柳祖桥还是下不了决心。
相较大人的不安,儿子则轻松很多。他早早让老家亲戚寄来了安徽的参考书,一边做题目,一边准备离开。有时想到要与同学和好友们离开,也会影响他的心情,他对这个城市的看法也在悄然改变,原来觉得自己属于这个地方,但现在才发觉,自己还是安徽人,他们一家在这里还是客人。
柳祖桥的煎熬一直到今年上个学期才终止,费了不少事把儿子送回了老家的学校。儿子做了插班生,妻子辞去工作,赶回老家给儿子陪读。
这两天,一心想报考浙江大学的儿子给他打来电话,言语中有些泄气。说是从网上看到,今年浙江大学在安徽的招生计划只招68人,不到在浙江本省招(2312人)的1/30,他将报考的理工科工学实验班只招21个,而在浙江本省却招487个。录取人数如此悬殊,按照他的成绩,在老家考和在浙江考,情况大不一样。他决定放弃浙大,只要能和爸妈在一起,考杭州的其他学校也行。
儿子的话,让柳祖桥有些哽咽。他鼓励儿子好好复习:“不管你考得怎么样,考到哪里,爸妈都会和你在一起,不一定是杭州,你考到哪里,爸妈也可以跟你走。”
一纸户口 左右都是为它犯的难
“没想到,越来越不重要的户口,却卡住了孩子的高考。”秦兴兵说起儿子要回家高考的事,后悔自己没有抓住购房入户的政策,害苦了孩子。
1996年,杭州拱墅区推出购房入户政策,入户条件是面积在100平方米或购房金额在50万以上,但需一次性付清。当时,秦兴兵手头只有43万,还差七八万。觉得反正孩子在老家读书也挺好,就花16万元在三墩的信鸿花园买了一套130平方的房子,剩下的钱在镇上开了一家餐馆。回头一看,秦兴兵觉得当时咬咬牙,借钱凑足50万,在杭州划定的购房入户的几个区域把房子买了,落下户,就没有现在的头疼事了。
2006年,秦兴兵儿子在老家读初二。家里一场变故,孩子不得不转学杭州。而且村里考上大学的,也不迁户口了,留在村里还有田地。再说,转到杭州来,户口根本没什么用处,读书的赞助费还是要交。
所以,买了房子,秦兴兵还是没转儿子的户口。等儿子读高二的时候,班主任告诉他,这学期上完课,就要回老家去参加高考。“当时,我们都不相信,在哪里读书,在哪里考才对,为什么要回老家去考?”
那次才知道所谓的高考政策。秦兴兵一打听,此时把户口转到杭州,也已经太迟了。按照规定,考生转入户口地,必须有当地的3年学籍才能在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否则只能回到原户籍地高考。但秦兴兵还是把孩子的户口转到了杭州。
因为在杭州没法考试,他只好再跑回老家去报名,结果又因为户口的事碰到了麻烦。“老家说,孩子的户口都转出去了,怎么还回来报名?”等说明了原由,回答说等报名的时候,带着杭州不能报的证明。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转孩子的户口了。没户口要卡,有户口了还是被卡,平时没一点用处的户口,现在掌握着孩子在哪里参加高考的生杀大权。”秦兴兵很想不通,改革30年了,什么都在创新,都在以人为本,就这个户口还在拖着下一代的后腿。(陈洪标)
参与互动(0) | 【编辑:刘羡】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