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港媒聚焦北方旱情:中央斥巨资抗旱保粮引关注

2011年02月11日 10: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月9日,河南省三门峡地区普降雨夹雪,这是农历新年的首次雨雪天气,对缓解当地旱情将起到积极作用。 孙猛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中新网2月11日电 持续百余日的旱情造成我国北方大片土地干涸,国务院就有关旱情引发的粮食危机推出“保粮10招”。香港媒体普遍予以关注,有报道说,中央出台十项鼓励粮食生产的措施果断及时;中国稳住本身的粮食供应,对稳定世界粮食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明报》刊出专讯说,国务院除增加多项抗旱补贴外,更大幅增加3种稻谷的政府最低收购价;其中粳稻收购价上涨约22%,是自2004年中央开始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升幅最高的一次,反映政府对今年粮食危机的忧虑。另一方面,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中国的严重干旱将影响小麦收成,并可能给世界粮食市场造成影响,随时推高全球粮价。

  香港《文汇报》10日刊文《粮食生产 国之根本》说,中央出台10项鼓励粮食生产的措施果断及时,但政策不应仅停留在补助阶段,如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才是长久之计。由于中国粮食价格长期与国际市场倒挂,农民种粮不仅不赚钱,要是遇到天灾还会赔钱。要想稳定粮食产量,中央政策的着力点还应放在理顺农产品价格,切莫“谷贱伤农”,同时应完善农产品流动渠道和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防止粮食价格上涨而出现“谷贵伤民”。

  香港《星岛日报》刊出社论《稳粮价 稳社会 稳世界》。社论说,基于战略考虑,中国向来对稻米、小麦和玉米这些主要食粮保持自给自足。可是,今年华北及部分华东地区,遭遇半世纪以至二百年一遇的大旱。无论粮价飙升成因何在,当年金融海啸,中国成功稳住本身的经济,带领亚洲率先复苏。现在的粮食难题,中国能否稳住本身的粮食供应,避免危机,再度在全球市场举足轻重。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