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游玩王羲之的“兰亭”

2011年03月03日 16:45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以前两次去绍兴,都没有看兰亭。所以这次到这里开会时,上午报到,下午我就约了湖南衡阳的杂文家刘才文,一同奔兰亭。

  坐上车才知道,当地有两个兰亭。一个是兰亭镇的“兰亭”,一个是王羲之的“兰亭”。虽然王羲之的“兰亭”,就在兰亭镇的辖区,但公交站牌上的“兰亭”,都是兰亭镇的“兰亭”。只有你说清是去“兰亭风景区”,出租车司机才会把你送到王羲之的“兰亭”。很明显,这个兰亭镇,也是以亭得名。

  兰亭的确是一个风景非常优美的地方。和内地大多旅游景点不同,兰亭风景区的售票处,不在大门口,而在半路中。绿竹掩映,花草飘香,顿觉心旷神怡。“这地方,不会不收门票吧?”转了几个弯,方见一小小的售票处。每人四十元,一点不能含糊。可喜的是,检票处是一座柴门,感觉好像进了农家小院。刘才文和我,连说“不错,不错”。赶紧拿出相机,这拍几下,那录几下。

  兰亭位于绍兴市西南郊外十四公里的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处。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一五四八年)郡守沈启重建。几经反复,于一九八○年全面修复如初。

  兰亭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鹅池规划优美而富变化,四周绿意盎然,池内鹅只成群,悠游自在。鹅池亭为一三角亭,内有一石碑,上刻“鹅池”二字。“鹅”字铁划银钩,传为王羲之亲书;“池”字则是其子王献之补写。一碑二字,父子合璧,乡人传为美谈。

  流觞亭就是王羲之与友人吟咏作诗,完成《兰亭集序》的地方。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为过“修禊日”宴集于此。众人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飘流至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觞。这次聚会有二十六人作诗三十七首。王羲之为之作了一篇三百二十四字的序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

  兰亭碑亭是兰亭的标志性建筑,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建于清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皇帝御笔所书。只可惜,“文革”时期此碑被红卫兵砸成四块,后于一九八○年修复,但却留下了“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的遗憾。兰亭北侧是八角形“御碑亭”,碑的正面刻有康熙临摹的《兰亭集序》全文,背面刻有乾隆帝亲笔诗文:《兰亭即事》七律诗。兰亭旁边有一座专门纪念王羲之的“右军祠”,回廊中围绕的墨华池与墨华亭,摆放着一排排古典的桌椅和墨宝,好像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昨天才刚刚离开。

  还有几个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临池十八缸”。每个缸里都有水,旁边各放一块石板和毛笔,专供游人练字。据说当初王羲之,就是这样教他儿子写字的。二是乐池中的“俯仰亭”。前有一副对联:“仰观青山苍松,俯看乐池游鱼。”这真是仰也乐,俯也乐,自得其乐,乐在其中。三是“兰亭故道”。山脚下,有一段故道,已经陷落地下两米多深,但在近年被发现,上边还铺着斑驳的青砖。

  据导游介绍,王羲之时的兰亭,在山下的天章寺附近,后来几经迁移,才到了现处。只有这兰亭故道,可能见过王羲之等人的身影。

  (摘自香港《大公报》 文/汪金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