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澳门日报:中央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体现善政理念

2011年03月09日 10: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3月7日下午,北京梅地亚新闻中心,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就财政政策和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图为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回答记者提问。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中新网3月9日电 《澳门日报》9日刊出社论《中国改变富财政穷民生》说,2011中央财政的三分之二大约6.6万多亿元用于民生,反映中央政府以民为本,是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民的一大善政。中央和基层财政向民生倾斜,说明我国公共财政正回归其本质。只有让百姓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百姓幸福感才会越来越强,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有最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会才能更和谐稳定。

  文章摘编如下:

  国家财政部长谢旭人3月7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中央财政支出三分之二将用于民生,基层财政用于民生的开支也要达到七成至七成五。

  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显示,今年全国财政支出规模将达10.02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9%,这是我国年度财政支出首次超过10万亿元规模。全国财政的三分之二大约6.6万多亿元用于民生,这是空前的民生投入,反映中央政府以民为本,是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民的一大善政。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共财政本来就是民生财政,但过去很多地方政府官员热衷于花大钱盖豪华办公楼、大型基建等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热衷于用公款大吃大喝,到国外考察(实质是公费旅游),买豪华座驾;而对民生投入却格外小器,俨然公共财政是他们私人的钱袋子。

  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各地民生欠帐较多。比如城乡的社保、医保覆盖面虽不断扩大,但保障水平不高;由于医疗投入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由于投资不足,保障性住房建设缓慢,中低收入者住房难问题日益显现;由于中小型水利设施长期失修,以至各地水患加剧,影响农业生产。

  民生改善进展缓慢,使社会贫富悬殊问题更显严重,国内消费难以有效启动,影响国家经济结构转型。面对这一问题,中央政府决定加大民生投入,今年将集中财力办好几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大力支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今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达到10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将分别比上年增长16.3%、16.3%、16.6%,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1030亿元,增长34.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8.5%。此外,今年财政对农业、水利、交通、环境、生态保护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支出也有大幅增加。

  在增加民生投入的同时,压缩经费成为今年财政支出的重要落脚点。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指出,要下决心压缩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根据财政预算报告,对今年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三项经费支出按不超过2009年压缩后的规模安排。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标准装修办公用房,努力降低行政成本。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省部级以下官员将不再配专车。

  中央和基层财政向民生倾斜,说明我国公共财政正回归其本质。只有让百姓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百姓幸福感才会越来越强,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有最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会才能更和谐稳定。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