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月6日下午14时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副主任朱之鑫、副主任徐宪平就“十二五”规划纲要答记者问。中新网记者 杨磊 摄
中新网3月18日电 香港《大公报》18日刊文说,与之前提交人大会议讨论审议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相比,规划纲要的最终版本共进行了38处修改。这些修改涉及收入分配关系、教育、环境、医疗卫生体制等领域。其中,最受人关注的修改就与收入分配有关。此次“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修改,正是从善如流、吸纳民意的表现,积极回应了民间诉求。
文章摘编如下:
两会闭幕不久,“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最终版本正式对外公布。与之前提交大会讨论审议的草案相比,共进行了38处修改。这些修改涉及收入分配关系、教育、环境、医疗卫生体制等领域。其中,最受人关注的修改就与收入分配有关。将“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改为“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并增加了“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内容。
今年两会之前,在中国各大网站对民众有关两会关注热点的调查中,有关居民收入的内容都位居前列,成为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都围绕该议题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此次“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修改,正是从善如流、吸纳民意的表现,积极回应了民间的诉求。
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政府主动调低了经济增速,放慢了节奏;与此同时,加快了改善民生、促进民富的步伐,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这一慢一快的转变,也正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与“逐步”相比,“尽快”的表述意味着扭转收入差距将在政府工作中占据更大比重。
实际上,“尽快”的背后也蕴含了深刻的战略考虑。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坦承,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可以说,扭转收入差距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将“逐步”改为“尽快”,是直面问题,释放出极强的政策信号,后续出台相关具体措施也是可以预见的。
此外,发展教务服务,扩大外资和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的准入等内容,也都经由两会被补充写进了“十二五”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纲要还有多个“首次”。包括首次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重点,首次制定了改善民生的行动计划。纲要的24个指标中有9个指标是与民生相关的,在12个约束性指标中有4个是与民生相关的。
这些民生承诺,不啻是中国政府立下的军令状。这种自我加压的做法,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马浩亮)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