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强烈地震,对全球经济影响深远。中新网记者 王红纲 摄
中新网3月21日电 香港《大公报》19日刊文说,从长远看日本必可重建及复元,继续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员。但漫长的重建过程必将为日本、东亚以至全球的经济带来深远影响,包括出现重要的结构性调整。中国作为日本的隔海邻邦,将要面临新一轮的挑战与机遇,涉及贸易、投资以至人员的流动等多个领域。
文章摘要如下:
日本震灾核灾综合并发,形势日益严峻,首相菅直人更作了最坏打算,假设日本东部或会被毁。国际市场则继续波动,日圆在炒作下曾急升至战后新高,引致发达国G7集团紧急开会,并决定连手遏止日圆升势,乃十年来首见的联合行动,充分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事态发展的焦虑,并认为若不坚决行动将难控大局。
灾后日圆大升来自炒作,借日圆套息交易的市场拆仓,和日人海外资金回流等多重因素,G7连手可起心理作用,也可阻吓投机炒作活动,但在大灾后日圆汇率很可能要转往新的平衡点,而这是G7难于处理者。何况市场交易量极之庞大,拆仓能量亦难于估计,因此G7干预初时虽能拉跌日圆汇价,最终有何成效仍待观察,但这已显示了各国的关注及齐心,有助抑制由灾情引起的国际市场震荡。
与此同时,日本央行更大洒金钱,在灾后一周内便注资逾三十万亿日圆,约相当于四千余亿美元或美国量宽二期(QE2)的三分二,放水力度甚大,但对压抑圆汇升值似未见显效。这样还会为日后留下巨大隐患,但在事急下亦别无他法。即使债台高筑,日本政府仍将要加大发行国债来为救灾及重建集资。虽然集资应无问题,但对财政平衡的长远影响却难表乐观:目前日本国债负担已约为GDP的两倍,故这将为债市带来严峻考验:测试利率会上升多少。最终日本或将陷入大财赤、大贬值和大通胀的困境。
重灾后的重建将困难重重。主要的难题还不在财力、物力及人力的供给上,而是由于海啸及核污染的威胁,东北沿海地带将有大片土地不宜重建,必须安排人民外移再建家园。这将要求作出重要的决策、规划及投资,令日本社会及政制的承受力,也如经济、财政一样备受考验。
从长远看日本必可重建及复元,继续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员。但漫长的重建过程必将为日本、东亚以至全球的经济带来深远影响,包括出现重要的结构性调整。中国作为日本的隔海邻邦,将要面临新一轮的挑战与机遇,涉及贸易、投资以至人员的流动等多个领域。
首先,中日贸易会有所调整。日本出口到中国的上游元部件及高端制造产品或会受巨灾打击而放缓,而重建需求则会加大由中国入口必要的建材及机电产品,渔农产品的入口亦可能增多。其次,跨境资金流的带动将令国际产能重组加快。金融风暴后,中国企业到日本进行中小企业并购活动有所加强,在灾后这趋势或会加快。一些日本及在日外资企业,本有计划将生产转移到中国,在灾后这方面的进度也料将加快。两岸间又可联合起来承接日本电子业的外移:台湾一直是日本产业转移的重地之一,而市场则多在大陆,故两岸合作可令外移加快和更为畅顺。
最后,核灾令各国要重新审视核电发展计划,并加大其它能源的开发。由于中国在第三及四代更安全的核电反应堆开发上进展良多,购买铀矿矿石及相关资产的成本又会下降,令中国的核电发展前景更为利好。何况中国在风能、太阳能及清洁煤的应用、生产及技术开发上亦卓有成效,故相关的出口商机随之扩大。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