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澳报:两岸建立共同防灾救灾机制时机已成熟

2011年03月21日 15: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21日电 澳门《新华澳报》19日刊文说,两岸若能建立共同的防灾与救灾机制,势必有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与稳定发展,进而增进两岸民众的情感和相互认同。于今,两岸既已签署“ECFA”,也达成多项合作与交流共识。因此,建立对两岸关系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两岸建立共同防灾、救灾机制,就时机已经成熟。

  文章摘要如下:

  日本地震暨核电厂辐射外泄灾害,成为跨域性的重大自然灾害。台湾地区一些热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朋友们,再次提出了两岸讨论共同防灾救灾的议题。其中,国民党“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兼大陆事务部主任高辉前日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指出,初订于今年上半年举行的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以经贸和文化议题为主;由于当时没有发生日本强震,所以两岸防灾、救灾相关议题并未纳入。但随着灾情扩大,而相关的防灾、救灾的议题,是两岸共同关心的议题,也与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这些对两岸都有好处的事情。  

  其实,关于两岸共同防灾救灾的问题,早在去年7月间在广州举行的第六届“经贸文化论坛”,就已被纳入大会议题,并成为该次“论坛”所达成的二十二条“共同建议”中第十二条“鼓励两岸积极开展应对极端气候的防灾、救灾合作”。为此,“共同建议”建议,鼓励两岸积极开展应对极端气候的防灾、救灾合作。推动建立气象监测数据、遥感数据的交流平台;开展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的交流合作;通报灾害预警警报,建立定期交流与灾害联防机制;鼓励开展两岸灾害应变及专业救灾人员交流;联合举行应对重大环境威胁的演练;建立重大自然灾害相互救援时的联系协调机制,简化手续,便利两岸专业人员及物资尽速投入救灾。

  也就是在这次“论坛”举行过之后,去年11月发生了苏花高速公路榻方事故,导致数百名大陆旅行团成员受困,有20多人死亡或失联。这就凸显了两岸启动共同的防灾与救援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当时台湾竞争力论坛执行长谢明辉就指出,台风与地震是台湾最严重的自然灾害,而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来台大陆人员越来越多。在灾难多发的台湾,如何加强预警防灾?万一灾难发生,如何联动救灾?因此,建构两岸共同防灾、救灾、救难机制,已经刻不容缓。他认为,对于自然灾害的救灾,并不是只靠团结与人海战术就可完成,必须依赖知识及技术,通过完善机制整体串联,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有报社也发表题社论指出,重大灾情的救援工作,讲求的是黄金时间,任何单一力量恐皆难独善其后。

  因此,两岸共同防灾救灾议题,不但应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继续深入研讨,并适宜尽早将其中一届“两岸论坛”的议题集中为两岸共同防灾救灾。在此基础上,可将两岸共同防灾救灾的议题,列为“陈江会”的重要会谈问题。

  两岸建立共同防灾、救灾、就难机制,可分为“灾情预报预警机制”、“灾害救援行动机制”、“灾后恢复与重建机制”等三大机制,加强信息的实时共享,组建能够跨越海峡两岸的高素质救援队伍,随时投入救援活动;积极配合,相互提供经验,提供必要的物质协助,可尝试建立起常态救援物资储备,搭建救援物资的有效运作平台。

  两岸建立共同防灾与救援机制,对两岸关系而言,具有历史性意义。尤其两岸属同文同种,救援的过程中没有语言障碍和沟通困扰,更有助于提高救灾效率。更重要的是,两岸若能建立共同的防灾与救灾机制,势必有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与稳定发展,进而增进两岸民众的情感和相互认同。于今,两岸既已签署“ECFA”,也达成多项合作与交流共识。因此,建立对两岸关系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两岸建立共同防灾、救灾机制,就时机已经成熟。建立两岸防灾、救灾、救难机制有利于两岸人民福祉,有利于两岸的和平发展。(富权)

分享按钮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