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港媒看“抢盐潮”:大国之民缘何不能持守理性?

2011年03月23日 10: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港媒看“抢盐潮”:大国之民缘何不能持守理性?
超市里的抢盐人 来源:新华网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3月23日电 香港《大公报》23日刊文说,在此次食盐恐慌中,我们看到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使风波很快得以平息。然而,政府却不能只充当“救火队”。在信息化的今天,应该花更多时间去研究如何防患于未然,才能有效避免和根治各种群体性社会症的发生。

  文章摘要如下:

  一夜之间出现的食盐抢购风,已经烟消云散。现在,抢盐潮平息了,有许多东西需要再思考。大国之民缘何不能持守理性?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的国民,在大灾大难之时没有乱,那是因为大家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团结。而如今一个关于食盐的传言就导致这么大的恐慌,这有何深层次原因?

  群众抗灾应变上不成熟

  此次抢购盐风潮反映出群体在抗灾及应变上的不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盲从是食盐恐慌中凸显出来的“不成熟”之一。食盐是每个人生活的必须食品,每一天,每一餐都离不开。一个国家有可能连国民最基本的生活调料都无法供应吗?为什么我们的一些国民竟然连这个基本认识都没有呢?

  发灾难财应受处罚

  哄抬物价,是食盐恐慌中凸显出来的少数国民“不成熟”之二。这次,不良商家趁机提价,一包定价1.5元的食盐,竟提到15元、30元、甚至100元。哄抬物价,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当年板蓝根价格遭哄抬,那一年冰灾,方便面、矿泉水的价格被抬到几十元……当然,这是少数国民所为,这些人的素质的确令人侧。政府对发国难财、发灾害财者,应该有严厉的法律。

  政府必须防患未然

  在此次食盐恐慌中,我们的社会管理者,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在这个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使风波很快得以平息。然而,抢购风在本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非典”时期抢购板蓝根和白醋的风波;这几年,出现过其它商品抢购风,虽然在时间、地点、领域、程度及持续时间长短上有区别,但是我们常看到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总是只充当“救火队”。

  当今信息时代,任何信息都有可能飞速传播。传言在几天之内迅速蔓延,自然与网络、通讯手段的先进和快捷息息相关。如果相对措施不及时跟进,极可能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像这次食盐抢购风,首先是在一两个地方发生的。

  如果我们的各地方政府对网络反映出来的动态以及民情动态感受的灵敏度再高一些,地方广播电视台各个频道马上中断正在播出的节目予以插播,每隔一段时间反复播出,抢购风很有可能平息得更快,甚至不会蔓延。所以,地方政府应该花更多时间去研究如何防患于未然,避免和根治各种群体性社会症的发生。

分享按钮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