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日本东北方宫城县外海,出现9.0级的强震。根据日本气象厅的说法,此次震级是9.0级,威力约相当于台湾1999年“九二一”7.3级地震的400倍、1995年7.2级“阪神地震”的360倍。
自1700年至今,世界各地录得4次达9级的地震,这次地震是全球第4大的地震,威力仅次于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尼西亚亚齐省地震。而地震之后所引发的海啸,造成周围岩手、宫城、仙台及茨城等几个县,几乎是全面性的毁灭。
据了解,这次地震后海啸所侵袭的地区,曾经因为1933年的历史经验,而修筑了高达10公尺的堤防。未料,这次海啸却能轻松地越过提防,然后造成极严重的损失及伤害。
过去,人们都是依照惯常的历史经验来“趋吉避凶”。但是,随着“极端值(案例)”的越来越多,历史经验似乎已经不能成为一般大众,行事作为的指标或准则。其中,当然也可能包括投资理财这件事。
首先以日本大地震为例,除了人员及建筑物的大批伤亡与损失惨重之外,日本股市也接连几天重挫,并且像这次大地震一般,将影响由日本本岛的“震央”,快速地传向世界各个角落,引发全球股市大跌。
以台股为例,跌得最凶的时候是3月15日。当天台股指数最低点落在约8071点的位置。由于跌幅相当大,也有不少受到惊吓的投资人,急着卖出手中的持股,避免资产受到进一步的损伤。
越是在股市大跌之际,就有投资专家出面提出“危机入市”的信心喊话。固然,危机入市是许多人逢低拣便宜,让财富快速累积的大好时机,甚至是负债累累的人,也能够藉此而翻本。
笔者从这个角度,就教了股市老手关于“现阶段可否危机入市”的看法。他们认为,台股自从这一波高点9200点附近下跌以来,最低曾经达到8000点左右,整体跌幅高达12%。但如果从融资余额的角度来看,仅仅是从高点的3000亿多元,减少了100多亿元,幅度才不过9%左右。
正由于融资“减肥”的幅度,并不如大盘指数下跌的幅度,专家预估就算台股指数不再下跌,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仍然是上、下震荡盘整的格局,投资人反而要更加小心才是。
由于3月15日的台股低点—8071点当天,出了现自2010年11月份以来的最大成交量—1880亿元左右。因此,有专家便表示,短期之内如果台股指数能够上涨,并超过这一波(3月16日)下跌的8520点。否则,因为日本大地震灾害所连累的台股下杀低点—8071点,恐怕还无法正式被确认为底部。然而,也有专家悲观地认为,就算8500点可以轻松越过,接下来的8867点关卡可能也是“难以越过”。
从2月8日,约9221点开始起跌之后,以最少整理3个月来看,专家预测台股这一波震荡盘整的格局,至少要到5月8日附近,才有可能出现更为明朗的上涨走势。
事实上,投资人应该关心或担心的,恐怕不在于日本股市的下跌与否?而应该在国际油价的高低。简单来说,如果国际油价能够维持在每桶96元美金以下,对全球股市都应该是一个正面的讯息;假设油价又冲高,并向120或140美元走,投资人恐怕就要采取更为保守的策略才是。
历史经验所引发的第二个迷思是:这次日本的大地震,其实也让一般大众对于“保险”有另一番的看法及认识。单从趋吉避凶的角度出发,每个人都希望大灾害不要发生;就算灾害发生了,也希望能将损失或损害降到最低。其中,保险是移转这些风险最终,也是最大的依靠。但是,就算是保险,也有它的保障极限,不可能漫无目的地提高,以为它也“无所不保”。
记得因为大地震引发福岛核电厂危机时,岛内某电视台主播在新闻中,不断追问专家:为何岛内核电厂或一般高楼建筑,不能再将抗震耐受度提高到9级以上?
只不过包括这位主播在内的许多人都忘了:如果将建筑的抗震度提高到9级,可能会造以下两大问题。首先是:所有建筑都将贵如天价,一般人有可能接受(或有能力建造)这样如黄金般打造的物体吗?
其次,就算抗震度提高到9级,就如同日本政府过去提高东北海岸堤防到10公尺的结局是一样:当另一个超过9级的地震来袭时,所有过去的努力都将随着滚滚泥水而去,只留下满目的创痍。
这就如同保险一样,它只能适时提供一定程度的灾害损失风险的移转,却不可能奢望将所有风险,都移转给保险公司。因为首先,连保险公司自己都无法承担所有且巨大的风险(保险公司不会卖这种巨额的保单)。
其次,保户如果要将保险买到齐,保费可能如天价一般无法负担,其结果可能与“听天由命”差不多(保费与实际损失相仿);再者,就算保户依照历史经验而买到自己所认定的“足额”,恐怕也得祈祷风险程度,小于自己所买的保额。
在与大自然的拔河竞争中,不认输的人类从来就不肯承认自己的渺小与极限。但是,一次次血的教训之下,人们与其被一次次的“灾害破表”所震撼,还不如重新检视自己对待这块地球的态度、想法及做法。而这,恐怕才是可以斧底抽薪的有效方法。
(摘自台湾《联合报》 文/李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