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华媒聚焦金砖峰会:中国区域主导角色日益凸显

2011年04月14日 10: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4月14日上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海南省三亚市亚龙湾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巴西总统罗塞夫、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理辛格、南非总统祖马出席。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视频:胡锦涛会见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4月14日电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今日将在海南三亚举行,引发海外华文媒体的热议。舆论对于金砖五国领导人会晤予以了多方面解读,既关切和肯定此次会晤对国际经济大势、规划未来合作蓝图等问题的积极影响,也观察到此次金砖五国峰会对以中国为代表新兴国家的多重意义。

  “金砖”代表非西方大国声音

  世界经济引擎作用续增强

  《大公报》14日刊文指出,当五国经贸部长在会前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这个简单工作来看,金砖国家在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等热点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是相似和相近的。金砖国家的机制化不仅不会加深成员国内部间的分歧,反而有助于缓和成员国间原本或因领土纠纷或因贸易纠纷等引发的紧张关系。

  香港《文汇报》14日刊文《南非加入 金砖国更具代表性》。文章引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教授的观点指出,南非的加入将和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这一平台更具有代表性,并更具全球意义。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未来将作为全球各原有对话协调机制的一个重要补充,将更多代表和反映非西方大国声音。

  香港《星岛日报》的报道指出,金砖五国知道自己要与美国抗衡还存在诸多限制;尽管如此,这个组织可帮助中国缓解自己与其它新兴国家之间的某些紧张关系,而扩大金砖国家的队伍也符合中国的长期目标。

  台湾《经济日报》指出,金砖五国三亚峰会即将登场,有俄罗斯专家指出,将推动金砖国家的本币结算进程,并签署金砖国家银行间的金融合作协议。金砖国家经济影响力的增加,应该在货币领域得到反应,金砖国家的货币在全球和区域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应得到提升。

  美国《世界日报》刊出报道引述国际观察家们的观点称,三亚峰会将进一步促进金砖国家彼此间的互利合作,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推动世界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对中国至少有四重意义

  可顺势运筹多边外交关系

  《大公报》刊文说,中国已至少有15个多边外交平台,这些多边外交机制涉及当今世界和地区几乎所有政治经济热点,涵盖传统威胁和非传统威胁的方方面面。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这些多边外交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金砖国家”标志着中国在多边外交领域的又一重大新进展。“金砖国家”这一多边外交机制,对中国至少有四重意义。

  文章指出,一是有利于寓中国兴起于新兴经济体整体兴起之中,与其它“金砖”国家在资源、市场和技术等领域互通有无,共同发展,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有利于中国凭借这一平台,运筹大国关系,推行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三是有利于同其它“金砖”国家在G20等多边机制中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赢得更大的发言权。四是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中国在推动南南合作、南北合作中的建设性作用,更好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香港《明报》刊出评论关注到,中国为改革现有的世界秩序,就必须在各种国际机制中争取较大话语权,除了在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老牌国际组织中争取改变游戏规则外,还要争取在G20、BRICS和上海合作组织等这类新兴国际机制中尽快处于主导地位,三亚峰会对于中国的重大意义在于此。

  《联合早报》14日刊出报道称,两大论坛金砖国家峰会和博鳌亚洲论坛将先后开幕,论坛主题都与经济脱离不了关系,凸显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后在区域经济领域的角色日益吃重,并顺势运用论坛机制来运筹多边外交关系。中国希望借助金砖这个平台,与新兴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货币政策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在国际组织和金融议题上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文章说, BBC报道引述学者分析认为,博鳌亚洲论坛十年,随着中国为主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博鳌论坛有望代表新兴国家与以欧洲和美国声音为主的达沃斯论坛分庭抗礼。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