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外媒:断定灾后日本会沦为二流国家为时尚早

2011年04月19日 12: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4月17日上午,日本横滨中华街的一家商店门口贴出“日本加油”的宣传画,为日本“3·11东北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加油鼓劲。据了解,中华街的一些商铺采取从营业收入中抽出一定百分比的形式为地震灾区捐款。中新社发 侯宇 摄  

  中新网4月19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8日刊出评论说,日本的地震、海啸和核电站危机三重灾害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自不待言,日前哈佛大学教授,前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萨默斯在演讲中明确提出灾后的日本将会变成一个穷国。结合日本经济鲜为人知的独特底子,分析认为,灾后的日本会成为贫穷的二三流国家的判断,显然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文章摘编如下:

  日本的地震、海啸和核电站危机三重灾害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自不待言,据估算日本经济至少将损失25-30万亿日元。日前哈佛大学教授,前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萨默斯在演讲中明确提出灾后的日本将会变成一个穷国。日本的未来到底会怎么样?日本经济会就此消沉,日本会沦为二流甚至三流国家吗?笔者认为这样的结论为时尚早,我们应当充分看到日本经济鲜为人知的独特底子。

  供应链中断凸现日本的重要性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人对于日本的看法普遍负面,日本对世界的影响日益减小似乎成了共识,日本制造已经不像上个世纪被追星捧月。但是此次大灾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却超乎世人的估计,由于日本生产的配件因灾害停产或减产,引发了世界生产供应链的中断或受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部分工厂被迫停产,芬兰诺基亚公司部分手机生产中断,美国苹果公司也日益担心正在全球热销的iPad的生产。

  这些说明了什么?说明过去十年日本经济的转型基本成功,日本经济的韧性很强。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日本企业纷纷加大向中国投资的力度,日本担心国内“产业空洞化”也达到白热化程度。而正是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日本企业改变了以往生产产品求种类全,覆盖面广的模式,走上了追求技术第一,生产只有日本才能生产的“精尖,唯一”的道路。

  例如,化学品生产企业吴羽(Kureha)公司放弃生产盐化薄膜等传统产品,果断地将重点转移到锂电池粘合剂的生产上,目前全世界锂电池粘合剂消费量的70%由该公司提供。该材料在手机生产中的成本只占10日元/台,但是没有它整个电话生产就没有办法完成。此外,电脑,电动工具等产品都必须要用该材料才能生产出成品。此次该公司在福岛的工厂受到重创,从而严重影响到了该材料的全球供应量。

  另一例是:日本在电脑硬盘驱动器的铝制基板的世界占有率几乎是100%,虽然同样是很小的配件,没有该基板整个电脑就无法成品出售。

  第三例是:日本的瑞萨电子(Renesas)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微型控制器生产企业,该工厂在茨城县的工厂因为灾害停产一个月,据估算将造成全球汽车生产厂家6.5万亿日元的损失,对液晶电视生产的影响将高达4000亿日元。

  第四例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主要零部件高纯度硅素生产企业的日本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在福岛县的工厂受灾而停产,如果停产持续到一个半月,将造成世界半导体产业损失1.5万亿日元,而由此引发的通讯,互联网,媒体等相关服务业受损额更将高达32万亿日元。此外,日本还占有世界上高性能手机的液晶显示板约70%的份额。以上可以看出,虽然日本生产的配件不起眼,在平时并不为人们所注意,但是这些配件却都是关键产品,而往往只有日本的企业有技术和能力制造,这正是现在日本制造业和经济的强势。

  日本供应链位置是否会被取代

  随着灾后重建工作进展缓慢推进,人们开始怀疑日本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位置是否会被其他国家所取代,会不会引发国际生产厂家将这些配件生产基地从日本转移到其他国家,造成产业空洞化,另外日本企业的国际信誉是否会因此受损。笔者认为可能性较小。

  首先,日本企业在目前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是努力竞争得来的结果,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被取代。过去十年里,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日本国内能够转移的低附加值的生产都已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目前存活下来的企业(尽管很多是中小企业)都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他们可能规模不大,但是却往往生产只有日本,甚至只有这家公司才能制造的产品,即“一流技术,唯一产品”。

  第二,拥有这些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企业都是日本企业,他们不会离开日本。索尼公司总裁霍华德•斯金格指出,索尼和大部分的日本企业将最核心的技术革新都放在日本国内,转移到国外的大多是组装,零部件等低附加值的生产流程,而这些企业不会因为日本发生了大灾而离开日本。

  第三,虽然日本企业因为配件生产停滞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信誉受损,但是这种风险是暂时的。日本企业重质量,守工期,日本勤劳,受过良好训练和教育的丰富的人力资本并不会因为自然灾害而立刻失去在国际上的信誉。只要日本能够逐步恢复生产,这种信誉的恢复将会很迅速。

  正如日本银行(中央银行)总裁白川方明在4月7日指出的那样,虽然短期内日本经济会因为生产供应链的中断和电力供应限制而走低,但是世界经济对日本产品的需求并未降低,简言之,日本经济的内外需本身并没有蒸发,新兴国家和资源供应国经济增长迅速所产生的消费需求以及日本灾后重建产生的内需都会对日本经济起到积极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4月11日发表的世界经济预测中将日本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从去年12月预测的1.6%降到了1.4%,但同时将2012年的经济增长率从去年12月预测的1.8%提高到了2.1%,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于日本经济的韧性的信心。

  认为灾后的日本会成为贫穷的二三流国家的判断,显然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张云)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