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观香港金像奖“胜利的启示”

2011年04月26日 16:17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最佳电影系……《打擂台》!”第三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这压轴赛果,虽不是爆冷,却是全晩最有气氛的一幕,郭子健、郑思杰、泰迪罗宾等实时弹起,开心到爆。这一弹,不仅是获奖的欢喜,更是小本戏决战大制作又一胜利的标志。

  从近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得主看,《投名状》、《叶问》到去年的《十月围城》,全是大制作、商业性强的电影,而且一度引起话题与效应,从而得到评委们的注意,提高投票意欲。反观小制作,即使口碑好,也难以突围而出,《天水围的日与夜》够劲吗?尽管获得最佳导演,但始终斗不过《叶问》,这才是爆冷。

  随着港片北上,合拍片已成趋势,香港大部分电影公司已经施行赚人仔的策略,导致普通话电影遍及多个档期,然而水平参差,港澳观众逐渐婉拒。反观纯港味的小本戏,曾一度等同劣片、烂片,但电影市场总是微妙的,电影人渐渐拍出别有特色的低成本制作,拉回观众的注意。

  不过,要在颁奖殿堂上一显威风,最大敌人始终是大电影。今年最佳影片的五个提名,《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剑雨》、《叶问2》及《线人》,全是高成本的动作片,只有《打擂台》拍得平,拍得快,一个月内煞科,与其它四片相比,有点螳臂挡车之感。

  《打擂台》的胜利,是对小本制作再次发出认同的信号,更为新晋影人打了一枝强心针,让后起之秀意识到:金像奖不会净系讲钱,奖座不一定留给老姜。面对徐克回勇的《狄仁杰》、吴宇森监制的《剑雨》、票房大卖的《叶问2》,仅仅三十岁左右的郭子健与郑思杰,连手力压群雄,以四两拨千斤姿态,打低了亿元巨制,令人振奋。

  《打擂台》的胜利,一定程度上引起制片商的注意,更多意愿提拔新秀,投放稍多资源在独立制作上,并在去年一片纯港片的小阳春下,拍更多本土片,以平衡多元化的市场。这种情况,犹如去年的奥斯卡,区区三千万元成本的《拆弹雄心》,打败了超级巨片《阿凡达》。

  评奖当然以水平定输赢,不能仅仅着眼于成本,但小本制作能够被认同,可以出现不同题材,可以让新人得到考验,在电影工业上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澳门日报》 文/高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