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世界日报:全球央行对抗得了通货膨胀吗?

2011年05月03日 15: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5月3日电 美国《世界日报》日前刊出社论说,最近以来全球主要国家的央行对抗通膨有着较高的警觉,因为,他们知道为了对抗金融海啸所带来的全球流动性危机以及全球的不景气,各国央行不约而同采取高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这自然会对物价形成压力。各主要国家在今年里将会采取观望而稳健的总体经济政策。

  文章摘编如下:

  各国中央银行纷纷采取各项措施,关注物价的变动。德国因为抗通膨的考虑,而对欧洲债务危机的纾困方案始终抱持非常严格的态度,美国同样有一派人士认为不能对物价膨胀问题掉以轻心。

  学理上,各国央行被赋予稳定物价的重责大任,因此,央行抗通膨可以说是天经地义。只是这项公共政策的必然性,甚至把物价稳定目标列为货币数量控制的机械性操作,也只在1990年代于新西兰、加拿大、瑞典和英国获得验证。

  近代以来,全球性物价明显上涨,而被认定为全球性现象的当属1970年代,两次由石油危机所带来的大通膨时期。然而,对该现象原因的探讨当中,很少把它归诸于货币数量,反而是一致地认为是“自外于”经济体系,典型的说法是来自能源价格人为的抬升所造成,与货币数量并无相关。

  事实上,1973年的物价暴涨有一部分确是对主要工业国家在1960年代末期到1970年代初期货币政策的反应。关于货币政策与通膨间的关系,有部分学者主张,应扣除能源和粮食的“核心物价”才是政府所应特别重视的,因为能源和粮食这两种价格,经常受到天候和人为因素而造成剧烈波动,如果一并纳入通膨或物价问题,央行就有可能不知所措。

  最近以来全球主要国家之央行为什么又对抗通膨有如此高的警觉呢?因为,他们知道为了对抗金融海啸所带来的全球流动性危机,以及全球的不景气,各国央行不约而同采取高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这自然会对物价形成压力。

  因此,通膨与货币数量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甚至也有一定的因果。那就是如果没有货币数量的扩张来支持的话,类似单纯的油价或因天候而带来粮价的上涨,只能是一次性的冲击,缺乏物价连续性上涨的力道。

  所以,此时在对抗通膨时应该更为专注,不要被其它说词给模糊,也才不会有所分神。既然通膨的必要条件是要有过量的货币,那么各国央行只要放手严控货币数量不就可以做到严防通膨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麻烦的是经济景气也一直处在脆弱不稳定的状态,各项指标时有上下,更增添政策选择的难度。也正因为这样,许多国家的央行一直处于紧张备战状态,深怕稍一不慎就让通膨蔓延。

  结论就是,各主要国家的政府,在今年里将会采取观望而稳健的总体经济政策。一方面既要防止经济不景气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对通膨怀有高度的戒心。美日和欧洲是属于应多关心景气回稳的地区,新兴经济体则是应对通膨较多关心的国家,这也是今年全球经济多样化发展的一种可能。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