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香港文汇报:奥巴马借拉登"忽悠"选民引起不满

2011年05月09日 10: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美国总统奥巴马1日晚突然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已经死亡。在奥巴马发表演讲前后,许多美国民众已高举国旗聚集到白宫附近,他们高呼口号,庆祝拉登之死。  

  中新网5月9日电 香港《文汇报》9日刊文说,奥巴马政府原来希望借杀死拉登事件来提高低迷的支持率,但经过短暂的消息刺激后,支持率又迅速回落,显示事件已经引发选民对奥巴马的长期忽悠策略表示强烈不满。杀死拉登后,民众很快就回到“低迷经济”这个焦点上来。

  文章摘编如下:

  奥巴马政府原来希望借杀死拉登事件来提高低迷的支持率,但经过短暂的消息刺激后,支持率又迅速回落,显示事件已经引发选民对奥巴马的长期忽悠策略表示强烈不满。杀死拉登后,民众很快就回到“低迷经济”这个焦点上来,加上白宫政府语无伦次、变化莫测的杀死拉登解释,选民感觉到又被奥巴马再忽悠。

  奥巴马政府可谓有重大“前科”。其上任不久,就向媒体公开表示,“自己对连任没有兴趣”。到今年4月4日,第一个宣布参加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却是奥巴马,显示“对连任没有兴趣”实质是忽悠选民。据美国媒体披露,奥巴马“没兴趣连任”是假,以退为进是真,因为他上任不久,就已经将相当部分精力花在“连任”上,并早早为竞选做了极为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奥巴马面对金融危机,曾对美国民众作出了许多包括“快速创造500万个工作岗位”等系列承诺,大多数承诺都没能兑现,已经引发选民的强烈不满。

  在本世纪的经济危机中,美国大约失去了850万个工作岗位。奥巴马2008年上任后,对选民夸下海口,称政府推出的刺激经济措施,会在未来两年至少创造250万个就业岗位。后来,华盛顿高级经济顾问团对美国经济状况发出警告:“按照现有的经济状况,失业率不仅无法降低,反而可能继续攀升”。大部分经济专家亦认为:“经济复苏”已经成为美国60年来面临的最难解决问题,如果不采取强有力措施,可能继续超过400万个就业岗位。

  八成美国人对未来悲观

  面对专家学者的警告,奥巴马为了稳定人心,将就业增加人数提高到至少330万个。2009年初,为了摆脱美国经济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华盛顿组织能源专家研究、讨论未来能源问题,并希望用可持续的方式来解决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能源安全等问题。奥巴马再次夸口说:“美国要成为未来绿色能源产业的领导者,虽然面对世界的强烈竞争,但经过努力,寻求新的清洁能源和随之可能产生的效益能够带给美国更快的兴旺繁荣,且可以创造出5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在奥巴马看来,频频开出的相关数据是蒙骗选民的最佳催化剂。然而,选民对失业率高居不下的现实,始终耿耿于怀,并对经济现状表现得极为不满。白宫开出的空头支票已经导致奥巴马的支持率显着下滑,仅为40%多一点,是就任以来最低。目前,有80%的美国人对经济前景和国家未来表示悲观,断定经济将继续恶化的人数则大幅上升。美国选民已经意识到奥巴马上任前和上任后开出的增加就业岗位的承诺完全是空头支票。

  工作重心已经转到竞选

  奥巴马执政初期,民意支持率曾高达70%,但到现在已经面目全非。最引起民众的不满的,是奥巴马上任前“很快从伊拉克、阿富汗撤军”的承诺,完全变样。奥巴马的所谓撤军,只是让侵伊美军转身变为“训练部队”,并将入侵美军撤到军事基地内而已。由于阿富汗战争失控,奥巴马还特别增加了入侵阿富汗的美军总数。撤军变扩军,需要更多美国新兵去阿富汗当炮灰,奥巴马的“改变”口号虽然忽悠了美国选民好长时间,但今天却激发选民的强烈不满。

  奥巴马曾经表示,房地产市场是美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拖累,将房地产市场从目前的衰退中拯救出来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房市复苏,民众才会有信心进行更多消费,市场上才会出现更多工作岗位。奥巴马有关“房地产市场”的讲话看似经典,但却无效,亦已经被美国选民视为一贴“笑料”。奥巴马的工作中心已经转向“寻求顾问团队来应对备战2012大选”。媒体预测,奥巴马届时还会有许多类似“改变”的口号,但效果却不是2008年的竞选状况可比了。(黄海振)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