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0日下午,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闭幕,双方共同签署了“中美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国务委员戴秉国、美国国务卿克林顿、财长盖特纳共同出席闭幕记者会。中新社发 张炜 摄
中新网5月12日电 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10日落幕,双方达成一系列丰硕成果。海外华文媒体从经济和战略两大方面进行解读。有评论认为,中美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可规范中美经济未来合作方向,减少摩擦;亚太事务磋商机制的建立则使两国增进战略互信,有助中美在亚太和平共处。
经济协议规范中美未来合作方向
在评价“中美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时,香港《文汇报》引用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的话称,这是一份推进两国全面经济合作的“里程碑”式协议。在签署这个框架后,它将规范中美经济合作的政策方向,包括处理好两国经济关系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矛盾与摩擦。
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引述北京大学国际问题教授朱锋的评论说,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确实取得了积极成果,对密切双边经济金融合作提供一个指导性文件。
亚太事务磋商机制助增战略互信
法国《欧洲时报》12日社论称,中美对话战略层面最为重要的成果,应是双方对“互不威胁”的确认、对“互为利好”的强调。美国欢迎崛起的中国在国际社会发挥更大作用,无意遏制中国,甚至承诺“无意搞乱中国”;这在当今特殊国际形势下,相信对中国的战略意义重大。而中国则承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无意称霸,无意挑战美国。戴秉国呼吁,中美发挥智慧,走出“两强相争两败俱伤”的历史怪圈,意味深长。
香港《文汇报》发文,引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袁鹏的话称,中美两国首次同意专门建立亚太事务磋商机制。这是此轮中美对话一大重要成果,相关磋商机制的建立,将有助于中美在亚太和平共处,增进战略互信,进而为两国在其它地区乃至全球的合作协调增加基础。
他还指出,美国同意建立磋商机制,也反映出美国已认识到,真正在亚太形成对华遏制和包围圈也不现实性,并愿在保护美国在亚太利益的前提下,承认崛起中的中国的部分利益。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