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9日电 香港《大公报》19日刊文说,有业界人士指出,ECFA对两岸经济合作的意义不仅是相互减税、促进贸易,更重要的在于促进两岸产业整合,提高两岸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
文章摘编如下:
第十三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昨天在福州隆重开幕。由于正值《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覆,又是ECFA实施首年,还是大陆“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台湾“黄金十年”的起跑之年,在众多历史机遇的交织下,外界对此次海交会的关注度大大提升。
海交会前身源于1994年的“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从1999年起改名为海交会,每年5月在福州市举行,内容涵盖两岸合作、区域协作、商品交易、项目招商、经贸研讨、文化交流等方面,是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对台经贸政策先行先试的重要窗口。
海交会一年一度,至今已举办了十二届,但并未因成为常态性交易会而流于形式,每年各有特色和亮点。今年1月ECFA早收清单正式生效,这次海交会的主角显然非ECFA莫属。根据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ECFA成效已初步体现,今年第一季度两岸贸易同比增长近两成。可见,ECFA正进一步扫除两岸经贸往来障碍,其带来的效益正实实在在传递到两岸企业手中。
根据ECFA规定,大陆出口台湾的267种产品和台湾出口至大陆的539种产品可享受降税优惠。而这次海交会特别为这800多种产品设立展销专区,让人们可一睹这些低税或免税产品的“庐山真面目”。以往的海交会也曾展示来自宝岛的优质产品,例如蔬菜、水果、鱼类、大米等渔农品,但种类单一、形式分散。今年则以“晒冷”方式,专辟1000平方米会区,展销农产品、石化、机械、纺织和运输工具及电子电机、运动医疗器材、小家电等类别的产品。这种实物展销系统地向两岸企业提供降税品的数据,令买家在一个地方就可了解到多数产品的外形和功能,从而节省不少时间和金钱。
像海交会这样大规模的ECFA产品展销会,无疑为两岸企业带来巨大商机,有利于深化两岸经贸合作。不过,有业界人士指出,ECFA对两岸经济合作的意义不仅是相互减税、促进贸易,更重要的在于促进两岸产业整合,提高两岸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此言颇有道理。两岸不少中小企业可能因ECFA的减免税条款而赚到“盘满钵满”,但如果仅满足于“单打独斗”,难保有朝一日不会被吞并,因此应利用大陆资金多、市场大的优势结合岛内先进技术,共同把产业做强做大。两岸签署ECFA后,正朝经济一体化的方向迈进,现在日韩企业已担忧,将来一个连接两岸的中华经济体将全面形成,即“Chiwan”,在“1+1>2”的效应下,竞争力大增,外企难与两岸企业争锋。
海交会已为两岸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贸易平台,希望今后能在推动两岸产业链纵向整合和塑造产业集聚效应上多给企业出谋划策,提升两岸产业共赢世界的能力。(朱穗怡)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