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31日电 香港《文汇报》31日刊文说,香港的中小学德育及国民教育根本不是“洗脑”,而是“健脑”。但部分政客却将此刻意歪曲为“洗脑”,然后上纲上线进行“讨伐”,欲将国民教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显然不是正常的多元意见表达,而是别有用心的刻意误导和歪曲,教育界对此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
文章摘编如下:
国民教育制度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国际惯例。教育局公布的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咨询文件引发社会的热烈讨论,香港学界普遍对新学科表示欢迎,认为新课程有助于香港推行国民教育,而当局的安排亦可令学界灵活推行课程。与此同时,亦有意见对新学科表示疑惑或反对,这反映了香港多元社会的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妖魔化国民教育的倾向,已经离开了正常的多元意见表达的范畴,而是属于一种刻意的误导和歪曲。
为了进一步整合国民教育,让学生更有系统地认识国家,教育局5月5日公布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咨询文件,建议全港小学明年率先将“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列为必修科,翌年并扩展至中学各级。教学具体内容由校本自决,课程不设公开试,只有校内评核。
国民教育是国际惯例
事实上,国民教育制度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国际惯例。世界上推广国民教育最成功的是美国。这与美国系统完善、注重效果、潜移默化、无孔不入的国民教育密切相关。
在美国的中小学校里,国旗、国歌、总统画像这些美国国家的象征物,到处可见可闻。一项调查显示,在欧美18个发达国家中,美国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最强,也最愿意为保卫他们的国家而战。
新加坡也十分重视国民教育,新加坡每年都要开展一次“国家意识周”活动,来凝聚国民的国家意识。在韩国的各类学校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从小到大就被告知韩国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地方,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感。韩国国歌里有这样一段歌词:“用我们的意志和精神,热爱我们亲爱的祖国,把身心和忠诚献给她,不管面对痛苦还是欢乐。”它一字一句铭刻在每个韩国青少年的心里。
国民教育是国家建构的一部分
有人质疑,由“公民教育”到“国民教育”,是不符合当今世界时代潮流的一种倒退做法云云。但事实上,国民教育和公民教育有重迭和交叉,不同之处在于,国民教育是国家建构的一部分,任何政体的国家中都会有国民教育。
公民是具有一国国籍的人,一个人首先是某一特定国家的公民,而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脱离国家就无所谓公民身份。因此,要求公民首先确立国家意识,培养对国家的忠诚和认同感,是世界各个国家都关注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多民族国家或者诸如美国之类的移民国家。
“国民教育”符合时代潮流
按照国际惯例,爱国主义和公民对国家群体的责任和义务,是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于公民来说,“国家”是一个由疆域、民族、历史、文化、语言、传统等原初因素形成的总体,爱国主义是公民不假思索的感情自然流露,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政治学家马歇尔指出,“公民性”需要“凝聚力”,而凝聚力的基础,则是“直接的群体成员感,它来自于对共同拥有的文明的忠诚,来自对国家的忠诚”。可见,部分政客把“国民教育”说成是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倒退做法,这种说法恰恰违反了时代潮流。
比西方国家的做法更进一步
“德育及国民教育”科从个人、家庭、社群、国家和世界五个范畴,来培育社会接班人,内容相当多元化。其中高中学生有机会探究资源运用及国家发展的关系,亦会探讨中国重大历史事件,客观分析国家改革进程。国际社会通常做法是在大学培养批判思维意识,而不是中小学。
“德育及国民教育”科提出高中学生有机会探讨中国重大历史事件,客观分析国家改革进程,已比西方国家的做法更进一步。对高中学生而言,国民教育虽然不回避社会高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负面现象,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内地社会的巨大进步。
必须指出的是,中小学的德育及国民教育根本不是“洗脑”,而是“健脑”。但部分政客却将此刻意歪曲为“洗脑”,然后上纲上线进行“讨伐”,欲将国民教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显然不是正常的多元意见表达,而是别有用心的刻意误导和歪曲,教育界对此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黎子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