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毒黄瓜”蔓延 多国引发恐慌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6月1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1日刊文说,食品安全无界,国际社会须未雨绸缪,加强在食品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的机制化建设,尽早补齐全球治理的短板,否则,恐怕欧洲“毒黄瓜”到现在仍查不清感染源的事情以后还会重演。
文章摘编如下:
历来奉行欧美标准、曾因食品安全考虑而在牛肉进口问题上与美国“别苗头”的台湾地区,正深陷“毒饮料”事件所引发的塑化剂风波。这种毒性据称20倍于三聚氰胺、可以从基因层面伤害人体生殖系统并引发多种其它疾病的毒素,据称已毒害了台湾民众30年。除台湾地区外,香港媒体的报道称,99%被抽查者血液中含有“塑化剂”。目前台湾地区认定,是台湾的不良业者掺了塑化剂到食品配方中,才造成这次塑化剂风暴,台当局目前的主要精力也放在解决岛内危机,安抚岛内民众上。但其实,食品安全问题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问题。
历来信誉比较好的台湾食品也有了问题,美国的“疯牛病”已闹了很久,一向以食品安全监管严格着称的欧洲也正因“毒黄瓜”事件而人心惶惶。可以说,在全球化时代的食品安全危机中,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确保独善其身。如何化解这类危机,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方面,全球化使得食品业供应链分布区域极为广泛。台湾地区含有塑化剂“毒饮料”已广销美国、越南、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欧洲的黄瓜也有西班牙、丹麦、荷兰等多个出口国。供应商的多元化,增加了进口国管理的难度,出现问题的机会相应增加。一旦危机发生,薄弱的全球治理机制无法提供足够的途径发现问题根源。对此,国际社会须未雨绸缪,加强在食品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的机制化建设,尽早补齐全球治理的短板,否则,恐怕欧洲“毒黄瓜”到现在仍查不清感染源的事情以后还会重演。
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其实也不再仅是食品领域的问题。拿塑化剂来说,这种工业用剂从19世纪30年代以来,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于塑料增塑剂、农药、化妆品等。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每人每年消耗的塑料达50到60公斤之多。在各种塑料制品中,特别是在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为了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提高塑料的强度,都需要添加学名为邻苯二甲酸酯的塑化剂,其含量有时可达产品的50%。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目前塑化剂已普遍存在于大气飘尘、河流和土壤中,进而以各种途径进入人体。目前,这种学名为邻苯二甲酸酯的物质已成为地球上最为广泛的环境污染物。
其实,面对食品安全危机,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是一个整体。而整个地球的空气无法分割,流经各大洲的海洋无法筛选。一个地方的环境污染,在时间的作用下,会毒害整个人类;一个地区的有毒产品,在全球物流体系下,会扩散到更多地区。
食品安全无界,有效的食品安全需要有效的全球治理机制,更需要各国各地区各机构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当发生食品安全危机时,更应该做的,不是以歧视性眼光去抵制事发地,而是如何更好的通力合作,去解决危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