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台湾检方欲对塑化剂事件嫌疑人求刑25年 来源:东方卫视
中新网6月15日电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14日刊文说,以“塑化剂”来解释面向广泛、规模庞大的社会现象,会不会只是反映了台湾社会普遍缺乏科学逻辑的思考与讨论习惯呢?把一切都推给“塑化剂”不能帮助我们认真看待社会问题,更无助于解决庞大的社会问题。
文章摘编如下:
这几天台湾最热门的关键词,当然是“塑化剂”。一个月前谁都不认识的这个词,现在变成了人人见面聊天必然的话题了。
“塑化剂”不只对身体有害,是致癌物质,却在台湾被如此普遍添加在食物中,范围之广、时间之长,超乎想象范围。让“塑化剂”引发如此热烈讨论的,还有一项重要因素──“塑化剂”的成份和人体的荷尔蒙极为接近,进入体内会混淆内分泌机制,减少男性荷尔蒙的分泌。
突然之间,“塑化剂”对台湾社会的几个特殊变化现象,提供了方便,而且看来“科学”的答案。为什么这些年来,台湾的新生儿出生率以惊人的速率下降?这几年,每年新生儿不足20万人,而且减少的趋势还在持续着。
还有,很多人都感受到台湾新世代两性特质的变异。相较于过去的男强女弱、男外女内刻板印象,现在的男生有清楚的中性化甚至女性化趋势,“宅男”、“草食男”愈来愈多;对应地,职场上女性就业比率继续攀高,而且有主见、强悍的年轻女性比比皆是。
找到“塑化剂”的因素,使得这些困扰的问题得以解答,然而,“塑化剂”会是这些现象背后真正的、唯一的肇因吗?以“塑化剂”来解释这些面向广泛、规模庞大的社会现象,会不会只是反映了台湾社会普遍缺乏科学逻辑的思考与讨论习惯呢?回头看,“塑化剂”之所以能在台湾悄悄肆虐那么多年,除了黑心商人赚黑心钱之外,不也间接源自于从来没有人关心、也没有人理解所有这些食品添加物的化学成份与作用吗?
一方面是科学常识的不足,另一方面是专业科学研究与社会生活的脱节,也是“塑化剂”风暴中,应该被看到、被提出来的祸根。若是换从这个角度看,那么我们就要问:对于广泛的社会变化问题,台湾的社会科学界是否做过甚么样的实证研究,又如何帮助大众来认识、理解这些问题了吗?
台湾年轻人究竟是不愿还是无法生育下一代?大家印象中男女性别特质逆反发展的现实,是事实还是主观印象?变化中的男女两性关系,其背后的家庭、婚姻、社交、职场影响力量何在,又如何互动?一二十年来性别平等运动在这中间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吗?代间关系与养育方式也在这里面扮演了什么角色吗?
这一连串问题都和这广泛的社会现象变化密切相关。但在这些现象被注意后多年,却还是没有看到台湾的学院提出有力解释,甚至找不到大型、严谨的资料搜罗调查基础。社会科学解释上付诸阙如,这些问题持续困扰大家,成为日常讨论的主题,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使得“塑化剂”从一个健康议题延烧成为社会议题吧!
把一切原因都推给“塑化剂”,不能帮助我们认真看待社会问题,当然更无助于解决庞大的社会问题了。(杨照)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