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外媒:"李娜力度"凸显中国体育寻求智慧美感突破

2011年06月20日 15: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地时间6月4日,法网女单决赛在罗兰·加洛斯体育场举行,由世界排名第五、中国选手李娜迎战世界排名第四、意大利选手斯齐亚沃尼。最终李娜以2-0战胜斯齐亚沃尼,夺得法网女单冠军,成为亚洲登顶网球大满贯赛事的第一人。  

  中新网6月20日电 日本《中文导报》日前发表社论说,李娜代表了中国的力度。她获得大满贯奖杯,是一个镌刻历史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体育在获得技术和力量优势之后,正在寻求智慧和美感上的突破,并通过团队协作而实现综合性的整体提升。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金花李娜在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上势如破竹,横扫千军,一举登顶,如愿折桂。这是李娜个人、中国网球,乃至整个亚洲夺取的首个大满贯单打冠军,意义非凡。

  以澳网、法网、温网、美网四大公开赛为巅峰代表的网球运动,是当今世界上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运动,是带有贵族化气息的非大众运动,是象征着新潮和时尚的运动,更是美和力量完美结合的运动。鉴于网球大满贯赛事的个人化程度、全球影响力、吸引观众的层次、以及冠军头衔的国际认可度之高几乎无出其右者,国内外舆论都认为,中国选手在网球上取得大满贯赛事单打冠军甚至亚军,其含金量超出奥运会冠军。而且,李娜本次夺冠,是职业网球运动开始一个半世纪以来,在这项源起西方,并被西方垄断的运动中首次有亚洲人攀上巅峰,其创造历史的辉煌战绩将开启新时代。

  在法网夺冠的李娜已是29岁“高龄”的老运动员,但她的运动成绩却与日俱进,同年龄形成对照,尤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网球 “放单飞”之后更是突飞猛进。李娜在2006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中创造了中国首个大满贯赛事八强;2011年悉尼网球精英赛,李娜夺得中国网球首个WTA顶级巡回赛单打冠军;2011年澳网公开赛,李娜成为第一个闯入大满贯赛决赛的亚洲选手。在本次2011年法网公开赛上,李娜先成为四大满贯赛均闯入八强的唯一一名中国人;其后击败阿扎伦卡挺进四强,追平亚洲选手参加法网的最好成绩;半决赛击败莎拉波娃后,她在半年内两次杀入大满贯决赛;最后,李娜在决赛中一气呵成,以2-0 击败卫冕冠军、意大利名将斯齐亚沃尼,成为第一个捧起网球大满贯赛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也书写了中国网球灿烂的辉煌时刻。凭借本场胜利,李娜的世界排名将升至世界第四,追平日本选手伊达公子保持的亚洲选手纪录。

  李娜折桂法网,获得了无上的个人荣誉,实现了中国人的大满贯梦想,也为经济快速发展、实力迅速提升的中国的体育事业桂冠镶嵌了一颗梦寐以求的、与国力相符合的、充满含金量的明珠。过去十余年来,中国运动员在世界体坛的崛起和突破,不仅改写了运动历史,也改变着中国形象。有分析指出,“从年初进入澳网决赛,李娜已经成为中国体育新名片、甚至是中国的新名片,一个开放的、自信的、强大的中国的新名片。继姚明的高度、刘翔的速度、丁俊晖的准度后,李娜代表了中国的力度!鉴于网球在世界上的地位,尤其在欧美发达地区,李娜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上述中国明星。”可以肯定,跃升为国际性明星的李娜,正成为中国体育的一面新旗帜。

  全世界每年的赛事成千上万,中国运动员参赛者层出不穷,摘取一、两个冠军已是日常饭菜寻常事。但是,那些有历史意义的夺冠却完全不同,其所满足的期待感、开创的时代性始终让人热血沸腾,欢呼不止。这样的胜利,比如神枪手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摘取中国重返奥运后的第一金;棋圣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一夫当关,连续五届夺魁;中国女排实现黄金五连冠;姚明 进军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成为MBA中心人物;刘翔在被西方垄断的田径场上刮起黄色旋风,在110米跨栏上夺奥运冠军、再破世界纪录,等等。这些胜利的意义 不仅在于成绩和奖牌,更在于打破成见,向世界证明欧美人行,中国人也行、亚洲人也行、黄种人也能行。李娜法网折桂,就是一次这样的胜利,是一次让半个地球刮目、让半个地球骄傲的胜利。

  伴随着经济高速成长,中国的体育事业也是高歌猛进。以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并夺得金牌和奖牌第一为标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但是,中国长年实施的举国体制还是受到诟病,并显示出不可能包治百病包练百样的缺陷。

  李娜法网折桂,也许只是一个开始。她表示明年还会来,目标当然是卫冕。李娜获得大满贯奖杯,是一个镌刻历史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体育在获得技术和力量优势之后,正在寻求智慧和美感上的突破,并通过团队协作而实现综合性的整体提升。一名伟大运动员是如何诞生的?首先必须有一项伟大的运动提供施展平台,接着是个性、能力、训练、管理,当然还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包括国家实力、竞技水平、运动环境等。李娜生逢其时,她开创历史纪录、承载国家荣誉的挑战仍在继续。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