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者,毛泽东对这片土地有别样的感情。戎马多年,转战多地,在中国许多地方,毛泽东都留下了他战斗的印记。然而在建国后,毛泽东唯独重上了井冈山。毛泽东还为这片土地写过三首广为传颂的诗词,并且全部以井冈山命名。
1965年5月22日,毛泽东在当时的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公安部副部长汪东兴等人陪同下,千里来寻故地,下榻井冈山宾馆115房间。如今,宾馆的大厅、走廊里悬挂众多老照片,无声地展示那段历史。
据当年陪同的王卓超回忆:“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当时没有对外公布,是秘密的。在山上没有举行什么会议,只有小范围座谈。”在井冈山的7天中,这位重游故地的领导人依旧习惯每天散步,散步时还和随从谈起当年井冈山斗争的一些情况。
毛泽东重上井冈山行程保密,也得到了井冈山老人的印证。现年80岁的史竹先回忆说,当地人前6天并不知道毛主席就住在山上,因此,对于当年见证毛泽东建国后重上井冈山的人来说,第一次见到这位领袖时就是离别。史竹先说,那年5月29日一大早,他接到通知,毛主席在井冈山上,今天就要离去。他急忙关了自己的裁缝铺,穿戴一新,站在路边等候这位共和国的缔造者。
“当时人很多,路两边都是人”,史竹先说,“我们被要求排好队,不能动。”老人说,由于临时得到通知,并没有准备彩旗、横幅之类的道具,他与大家一样,整齐地站在路的两边,踮起脚看,心情很激动。当毛泽东进入群众的视线之后,欢送队伍沸腾了,人群一浪接一浪地呼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个子很高,在人群中很显眼,他自己也鼓掌,向大家微笑,不断地停下,与当地的干部群众握手。”史竹先老人回忆说。
从下榻的井冈山宾馆出门,到毛泽东坐上汽车离开的地点─井冈山饭店,大概有1千米的距离。记者重走这段路,花了六分钟。换做一位70多岁的老人,大概要走十分钟。而当时的毛泽东却走了约半个小时。
现在位于这条道路的转角处,矗立一座高约4米洁白的毛泽东雕像,这位领袖面向当年他离开这里的方向,昂首阔步,仿佛在与欢送的人群微笑。雕像前面的草地上,红黄花草组成八个大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雕像的背后,则是“井冈山斗争全景画馆”,以现代科技手段再现当年的战火硝烟。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