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9日电 香港《大公报》19日刊文说,被誉为“京城最强人文书店”、“北京的文化地标之一”的“风入松”书店的歇业引发人们实体书店未来命运的唏嘘。“风入松”今日面临的尴尬,只是个个案,不意味着实体书店的末日。分析称,中国内地实体书店适时转型发展、改善经营模式,必将重现生机,与网络书店一起进退。
文章摘编如下:
被誉为“京城最强人文书店”、“北京的文化地标之一”的“风入松”书店,自今年六月二日以“设备整修”为由贴出歇业告示后,至今未恢复营业。一个传言由此引得人们纷纷求证:“风入松关门了?”
这个地处北京北大南门外资源西楼一地下室内的品牌书店,偌大的书海如今已然消失,而今面临要么关门大吉,一去了之,要么歇业搬迁,等待东山再起的命运。
“风入松”怎么了?有作家称,是因为实体书店“拼不过卓越玩不过当当”。是的,在有更强价格竞争力的网络书商持续开展的价格战下,作为实体书店杰出代表的“风入松”节节败退,销售量不断下滑,以致承受不起面积860平方米的地下室高昂租金。于是,曾经风光的“风入松”逃不出与此前众多实体书店一样的生与死的抉择。
关门,不忍不能不甘,“风入松”总经理王洪彬一言说得动情,“这是花十五年建立起来的招牌,如果在我这里丢掉了,我就是‘历史罪人’,这比我欠一百万、二百万还不上还严重。”
搬离,却又非但难寻理想的新址,实践“以品牌开展项目,以项目养活书店”的转型发展经营模式,也难免冒丢掉区位优势、失去老客户老读者的风险,“东山再起”难免成为空谈。
实体书店“风入松”陷于难生也难死的衰败境地,引人唏嘘。但这其实不是什么意外事。在此之前,包括京城在内的众多城市中原本处处可见的实体书店早已逐个倒闭,著名的北京“第三极”书局、广州三联书店关张时不也曾引起公众扼腕长叹?以让读者“心在书海和茶香中诗意栖居”为追求的“风入松”,不过是咬着牙齿多挺了些日子。想想看,在浮躁成风的当下中国内地,图书越来越贵,读书人越来越少,电子阅读、图像阅读、音频阅读成风,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渐渐被冷落,传统的纸质书已不再独占市场,实体书店的纸质书焉能与风头正劲的“黑莓”和iPhone等智能手机或专业电子阅读器阅读的电子书较量?
再说,网络书店利用网络的虚化、监管的缺位,不惮触犯《反不正当竞争法》,大开损人未必利己的价格战,以低于成本价的打折来争夺读者,又岂是遭到商业化浪潮和网络书店挑战双重夹击却经营乏术的实体书店所想为敢为能为的?
“风入松”今日面临的尴尬,只是个个案,不意味着实体书店的末日。就因为,阅读是人世间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纸质书阅读方便与温馨体验的优越是电子阅读无法代替的,热极一时的“黑莓”和iPhone电子阅读器阅读与所有时髦的东西一样,未必能够一统天下;就因为,读书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需求,浮躁之风后必是阅读时代的来临,而实体书店可以提供良好的购书体验,一个轻易获得文化产品的渠道,这是网络书店没法比的。不然,为什么在一些实体书店关张消失之际,一些新的书店却又在不断进入市场?
更何况,网络书店的优势只是相对的,网络维护、图书进购和储存、图书配送一样需要庞大的开支,网络书店的低价促销既损害自己的投资收益和经营环境,也造成整个出版业的恶性循环,绝难长久。
国外文化发达国家实体书店在城市中遍布的现实,让人确信:中国内地实体书店适时转型发展、改善经营模式,必将重现生机,与网络书店一起进退。(李北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