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外报:鼓励民间智库参与全球事务 可增中国软实力

2011年07月26日 16: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7月26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6日刊出评论说,相比全球智库的繁荣,中国智库的发展滞后。在对民政部最近开放NGO(非政府组织)注册表示欢迎的同时,希望政府能够鼓励民间智库的发展,妥善、巧妙的利用民间公共外交努力来调解国际和地区事务。这将有效提升国家的国际声望、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文章摘编如下:

  目前,全球有5000多家真正意义上的智库,其中大多是独立智库。他们不仅关注环保、反贫困、地区发展平衡等全球治理领域,更涉及地区和平、政治调解等全球冲突议题。甚至可以说,智库已在特定国际外交领域成功实现了“民营化”。以人道主义对话机构(HD)为例,该智库曾在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支持下在2007肯尼亚大选争议中促成了权力分享协议,拯救超过1000条生命。

  越来越多国际民间组织、智库参与国际事务的调解:芬兰前总统马尔蒂•阿赫蒂萨里创立了总部在赫尔辛基的危机管理倡议机构 (CMI);吉米•卡特资助的卡特中心设立了冲突解决项目;美国国会资助有独立资质的美国和平研究所(USIP);前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前英国外交官于1999年建立了人道主义对话机构(HD)……这些组织奔波于世界各个充满冲突的地区——菲律宾、索马里、阿富汗、中非、苏丹等,凭借中立的立场,成为创新性地调解地区冲突的国际政治力量。

  从全球趋势看,全球社会“后现代”特征日益展现,国际权力分配出现了新的趋势。国际利益纷争复杂化、地区性和局部性冲突频发,国际政治参与主体的多元化特征加深。全球政治、社会议题变得无限细分和复杂,从而促使政策制定者开始寻求传统体系以外的NGO、独立智库的政策建议和外交努力。

  笔者以为,现代意义上的智库是有组织的政策研究、社会参与机构,自身有很强的独立性,并不需要完全依附于政府而生存。智库机构介入地区冲突调解有着巨大的优势:首先,NGO、智库没有政治包袱,没有外交背景,他们的独立性使各方可以更好地坐在谈判桌前;其次,独立智库并不受制于政府和官僚,有更多灵活性和创造性,可以引用更好的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听取多方意见;再者,国际民间组织拥有监督实施和平协定、协调国际救援的能力;最后,即便智库的调解最终失败,也能为其他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的进一步斡旋保留了空间。

  相比全球智库的繁荣,中国智库的发展严重滞后。独立智库数量稀少,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现有规定限制了民间思想力量的有效参与。笔者在今年两会期间的一个公开场合发言时就呼吁: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硬实力”的竞争,更是以思想、观念、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的竞争,而智库作为创新思想的源泉,是“软实力”竞争的取胜关键。

  7月4日民政部表示将开放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三类社会组织将可直接登记。笔者欣闻此举,也相信政府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的决心和信心,会迎来一个民间组织蓬勃发展的未来。在对民政部最近开放NGO注册表示欢迎的同时,笔者也再次呼吁政府部门能尽快开放“智库”注册,并呼吁尽快为独立智库的生存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笔者希望政府能够鼓励民间智库的发展,妥善、巧妙的利用民间公共外交努力来调解国际和地区事务。这将有效提升国家的国际声望、提升中国的“软实力”。由民间机构来承担政府部分的政治协调的作用,促进了国家综合协调能力的延伸和拓展。我相信民间化独立智库的发展将成为未来中国推动公共外交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力量。(韩方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