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9日电 台湾《工商时报》29日发表社论说,美国联准会主席柏南克七月曾暗示,若美国有通货紧缩风险,可能推出第3轮量化宽松政策。虽然后来他又称,现阶段尚无此计划,不过QE3是否施行,必然将与人民币变动相互影响。看来中国和美国的汇率争议,已经演成双方的“长期战”。
文章摘编如下:
国际货币基金(IMF)7月下旬利用对大陆经济的年度评估报告,向大陆提出了一些涵盖内容广泛的改革建议,其中包括人民币问题等。但大陆驻IMF代表何建雄随即强烈反对IMF所提各项论点,其中包括IMF对货币的评估,并强调乃是美国和欧洲的央行将利率压得太低,导致资本大量涌入新兴市场。
尽管双方各说各话,但人民币在评估报告发表的一周后,因为同时发生美国债信违约的问题,造成资金扩大流入新兴市场,人民币因此屡创汇改以来新高;这次事件又推动人民币新一波的升值。
不过,拉长时间来看,大陆人民银行于2005年7月21日宣布废除原来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实行汇改迄今届满6周年,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为24%左右,其实呈现的是缓慢的升值态势。
由于IMF和美国的密切关系,因此常被认为是代替美国发言。美国长期以来一直都在对大陆施压。但最近美国不敢直接施压,实在是因为美国从去年以来所执行的第二轮货币量化宽松政策(QE2),将6000亿美元挹注到市场,已引起各国的愤怒。为何大家对QE1非常支持,对QE2却非常感冒,那是因为第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的确是为了解决金融海啸后的市场紧缩而采取的必要紧急措施。
然而到了QE2,在其它国家看来,则是美国为了解决本身的经济疲弱和失业问题,把美元灌注到全球,迫使主要新兴国家货币的升值。巴西财长在美国宣布要执行QE2前,就已大声疾呼货币战争开火了,此后并用各种可能的方式阻止巴西币升值。在此同时,美国其实更希望藉此促使人民币加快升值脚步,然而大陆还是一贯地按自己的方式调整人民币汇率,并不理会美国。
而且就在QE2于今年6月底结束时,美国许多经济学家强烈批评QE2计划在美国内外产生反效果,联准会对金融体系大洒银弹并让美元走贬,反助涨国际商品价格,导致全球通膨问题蔓延。而现今的美国经济成长又放缓、就业市场恶化及金融市场震荡起伏等现况,足以证明QE2并非拯救经济的万灵丹。
由于QE2措施已引起其它国家不满,美国也不好自己直接再要求大陆的货币升值、利率调升,乃藉由国际货币基金代言,强调这是对大陆经济发展最好的政策。面对IMF一番好意的建议,大陆当然明了如果人民币快速升值,可以让欧洲、美国都高兴,但大陆则将因此出口不振、经济成长下滑、失业率提高。这些人民币快速升值的负面效应,大陆社会能够负荷或适应吗?过去大陆的经济发展的确受惠于全球贸易自由化之赐,但大陆对于汇率的升贬,则认为是一个长期的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任其出现大幅度波动。
摸着石头过河,大陆好不容易获得经济发展成果,不可能因美国的施压或IMF的报告,就在政策上有所松动。就算人民币要升值,也要依据大陆的意志,一步一步慢慢来。
美国联准会(Fed)主席柏南克七月中旬赴众院作证时曾暗示,若美国有通货紧缩风险,可能推出第3轮量化宽松政策(QE3)。虽然后来柏南克又澄清,现阶段尚无此计划,不过以QE2所造成的影响观察,大陆势必对美国的QE3有意见,而这又会形成货币争议。QE3是否施行,必然将与人民币变动相互影响。看来中国和美国的汇率争议,已经演成双方的“长期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