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7月31日发表社论说,台湾人口老化的速度十分惊人,比欧美更快。当一个社会人口快速老化,生产力结构也会面临改变。对此,台湾准备好了吗?
文章摘编如下:
想象一下,28年后的台湾,每两个工作者就得要扶养一个不工作的高龄者。无论是对总体经济,还是对个人的生活,这都将会是一个极为严峻的挑战,谁执政,都不能轻忽这分巨大的压力。
根据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台湾人口老化的速度十分惊人,甚至可以说是全球之冠。今年台湾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是10.8%,1993年,台湾老年人口达到7%,成为“高龄化社会”,依“经建会”推估,2017年老年人口比率将成长到14%,从“高龄化社会”进入“高龄社会”;8年后,也就是2025年,老年人口比率将达到20%,台湾就成了“超高龄社会”。
国际上是以老年人口由7%增加到14%所需要花费的年数代表一个社会的“老化速度”。根据统计,法国历经了115年的时间慢慢变老,瑞典花了85年,美国将要花74年,而根据上述推估,台湾地区从老年人口占7%到变成占14%,只须用24年的时间。这意味着台湾老人化速度比欧美更快。
当一个社会人口快速老化,生产力结构也会面临改变。目前台湾扶老比是7:1,“扶老比”是指15岁到64岁的所谓生产人口数对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的比值;推估11年后的2022年,台湾扶老比降为4:1,2039年,台湾的扶老比是2:1。目前所有在47岁以上的人,那个时候,都将陆续成为扶老比2:1中的那个“1”,而每年所增加的新生儿则将陆续成为2:1中的那个“2”,目前台湾的新生儿比是全球最低的,中老年人觉得这些“2”是可以指望的吗?如此未来,台湾人准备好了吗?“政府”准备好了吗?以及,40多岁的中年人,准备好了吗?
面对老化冲击,目前“政府”正全力鼓励生育。今年是2011年,明年是龙年,特殊的社会气氛与时间点,的确有助于新人结婚和生育的意愿。根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台湾的出生率止跌回升,1至6月,新生婴儿数为9.1万人,较2010年同期增加将近9000人,增加率超过10%,而结婚率也比去年同期增加约12%。
但是,提高生育率是个长期的工作;新出生的婴儿要廿年之后,才有可能投入职场、加入成为经济生产者;在这漫漫的十几、二十几年的时光里,台湾社会的老化现象是个没有停顿的进行式。更何况,“政府”的催生政策是不是能够持续发挥效果,过了特殊时点,“做人热潮”还能不能继续,都存在着变量,不见得完全可靠。
面对快速缩减的生产人力以及快速增加的退休人口,如果台湾不及早做好准备,让老人可以健康、独立的生活,并延长各种社会功能,专家预估不用十年,台湾的生产力与竞争力就将面临极大的危机。因此,在鼓励生育政策之外,“政府”应在相对短期的技术面提出具体对策。例如,建立完善的老人健康及社会照顾体系、提升老年经济安全保障、促进中高龄人口就业与人力资源运用、推动建设适合高龄者居住的住宅、建构更方便友善的交通运输环境、促进高龄者休闲参与、建立完整的高龄教育系统,鼓励终身学习等等。在一个老年人口比率逐渐提高的社会,建筑、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使用、促进精神健康等,从硬件到软件,“政府”的政策方向,必须有不一样的思维。
就个人层次而言,日本趋势专家大前研一在著作中提到,少子化与高龄化已撼动了中老年世代。台湾四年级后半段的人不大可能以自己父母那一代的老年生活为模板,因为时代与社会条件已大大不同,愈来愈多中年人应该理解到必须懂得“自立自强”过日子,但这样的认知与能力必须从还有活力、还有学习能力、还有改变与成长空间、还可累积经济实力…的前中年期就开始准备、练习,毕竟一个人很难到了老年后,“突然”就具有活得精采的能力。
人口年轻化很重要,却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让老化人口拥有年轻的生活方式与心情,是“政府”可以透过政策协助达成的目标;当然,每个进入前中年期的人,也有责任尽力为自己预备一个美好的熟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