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香港文汇报:中国制造业要敢于和模仿说“再见”

2011年08月10日 10: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8月10日电 香港《文汇报》10日刊出评论说,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中,别无选择地走上了“复制”和“模仿”的路子,奠定了今天“世界工厂”的地位。如果我们坚守过去的生产模式,可能我们将举步维艰。中国制造业应该开始新的变革和反思,唯有自主创新,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育大批创新人才,才是发展之道。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制造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培养了大批的产业工人,产业基础已经非常雄厚。随着周边国家工业化的起步,我们传统的低廉的劳动力优势正在渐渐失去,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业也正在向周边国家转移。如果我们坚守过去的生产模式,可能我们将举步维艰。中国制造业应该开始新的变革和反思,唯有自主创新,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育大批创新人才,才是发展之道。

  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中,别无选择地走上了“复制”和“模仿”的路子,奠定了今天“世界工厂”的地位。近些年,我们已经高度重视创新对制造业的改进和提升,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在工业化的渗透。

  科技水平停留在简单创新阶段

  据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全世界专利申请数量总共为16.29万件,其中,美国44855件,居世界专利申请量首位;日本32156件,居第二;德国17171件,居第三;中国12337件,居第四;韩国9686件,居第五。由此可见,在创新国家战略中,中国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可是,我们庞大的专利申请,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目前,我们的专利中主要还局限在实用型和外观设计方面,而且这些专利基本上还是中国专利,获得欧美国家认定的国际专利却非常少,发明专利则更少。由此看出,我们的科技水平还停留在外观设计和简单创新的阶段。

  原始创新需要颠覆性的科技革命

  我们知道,国家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仅仅依靠“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原始创新。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要抓住国家“大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二五”工业转型和升级、“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等政策实施的大好时机,加快新兴产业的研发和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

  当前,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新兴产业在技术上并未成熟,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和试验基础,我们应该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务实的精神,大胆地探索,而不是局限在外观包装、结构调整等方面简单组合。我们始终认为,原始创新是一场颠覆性的科技革命,不是简单技术的迭加。比如,新能源汽车当前还主要局限在电机、电池、电控的技术突破上,可是就技术突破谈技术突破往往是很难真正实现突破的。

  我们觉得,太阳能技术、风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卫星传输技术等先进技术都应该在新能源汽车上有充分体现,而不是仅仅考虑把内燃机搬下来,把电池组件放上去那么简单。一张薄薄的太阳膜就可以发电,那么我们汽车的车身是否可以改造成太阳膜覆盖,用来发电呢?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如何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呢?卫星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汽车是否就可以不用驾驶呢?我想,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几年就可以将这些想法变为现实。这样的创新我们认为才具有创新的意义和必要。

  自主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代工”固然简单,但是风险也不可忽视;“模仿”虽然最快捷方式,但却是对知识产权的极为不敬;转型和升级固然困难重重,但是转过去就是一片蓝天。

  中国制造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培养了大批的产业工人,产业基础已经非常雄厚。随着周边国家工业化的起步,我们传统的低廉的劳动力优势正在渐渐失去,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业也正在向周边国家转移。如果我们坚守过去的生产模式,可能我们将举步维艰。

  中国制造业再发展应该开始新的变革和反思,唯有自主创新,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育大批创新人才,才是发展之道。而且,我们的创新要绝对放弃“仿冒”和“复制”,全社会要树立尊重知识产权的理念。

  创新是需要勇气的,也是需要时间的。任何一项重大的科技创新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成功的,我们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在思想上做好准备。在政策上,国家应该集中扶持一批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科研项目,给予积极的经费支持,应该大胆地鼓励民间科研和企业科研。凡是具备条件的研究机构都应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实践证明,我们只有在原始创新方面闯出一条路子,国家竞争实力才可能进一步增强。

  “世界工厂”的帽子不可能短时期扔掉,也没有必要扔掉,但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有大量的原始创新技术和产品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法宝。我们一直坚持认为,科技是制造业的生存基础。至于品牌和经营管理,那是企业的辅助工具。

  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更多的“原始创新”。

  今天,中国制造业要敢于和“模仿”说:再见!(罗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