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谈到用泛美航空旅行袋做书包,想起不同年代的书包。
我们上幼儿园,是香港的一九六几年。那时的书包,多是国产草绿帆布包,斜背带,有两个金扣。书包背上后,挪到屁股后面,走路时抛呀抛的,十分有型。不过小时不知有型为何物,只记得书包很轻,空荡荡只有一两本图画书,证明当时上学是多么快乐。
升上小学,书包的款式不一而足,有继续用草绿帆布包的,只是尺码大点,也有用占士邦硬壳公文包的,多是男孩子;女孩会用有民国味道的藤匣子做书包。到了中学,迎来七十年代,书包真是百花齐放。
初中的时候,除了一贯受欢迎的PANAM和BOAC旅行袋,最奇怪的是流行起藤篮当书包。那些藤篮当然是改良过的,针对书院女市场,约五元一只。其实非常不实用:篮口张得大大的,放了甚么物品人人见到,毫无私隐;追巴士赶小轮,一不小心,便会把东西倒散一地,尽失书院女的仪态!不过流行起来真没话说,人手一个,用篮口的捆边颜色来区分,有红黄蓝绿多款选择。那时妈妈就说,潮流真是倒转走了,她们小时候,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广州,就是挽藤篮上学的。
到高中的时候,不知谁发明的,开始用一种纸手抽做书包。质地是挺结实的,用来载书簿没有问题。外面过了胶,两边通常套上日本当红明星歌星的照片。我用过一个,两面都是绝色的山口百惠。有时会是可爱的婴儿、猫狗、法国景色等,甚至可以自制,把自己喜欢的海报剪下来,套进去就可以。纸手抽的毛病,是每逢下起大雨,书包都有整个溶掉的危险,而且张大口的书包,始终是好看不好用。
到了大学,书包更多元化,有用印度布袋、云南布袋,甚至什么都不用,用条皮带捆住几本书,扮有型去导修课的。我最后一个书包,是当时男女都流行的方格子长方形手挽帆布袋,全个捆上蓝胶边。一毕业,就转用手袋。
(摘编自香港《文汇报》 文/伍淑贤)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