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9日电 香港《大公报》9日刊文说,近日舆论热议的绿城“破产门”备受社会关注,虽然2日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否认此事,不过也透露出全国多家中小型企业正面临“资不抵债”,生存环境岌岌可危的局面。业界人士表示,中国房地产企业可能遭遇重新洗牌。
文章摘编如下:
近日舆论热议的绿城“破产门”备受社会关注,虽然2日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否认此事,不过也透露出全国多家中小型企业正面临“资不抵债”,生存环境岌岌可危的局面。业界人士表示,中国房地产企业可能遭遇重新洗牌。
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北京华业地产副总经理陈云峰对大公报表示,在房地产行业遭遇严厉调控的当下,房地产开发商正面临一场“寒冬”。“资金链决定生存能力。对于房地产大鳄来说,早已储备好‘冬粮’准备挺过楼市严冬,而相比于‘食不果腹’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个寒冬却很难捱过”。
根据记者调查发现,包括绿城在内的多家企业正面临越来越紧迫的资金压力,如果随着楼市下行,以房产和地产为主的企业资产价值缩水20%,若干企业将面临“资不抵债”的局面。除绿城外,更多房企已经进入“高危”阵营。截至上半年,滨江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为81.44%,流动负债占总负债比例为84.76%;盛高置地上述两项指标也高达80.64%和70.77%。
随着楼市宏观调控不断深入,限购限贷政策的加码,使市场产生了房价下行的预期,开发商已经敏感地受到了此种市场威胁,扛不住的中小房企被迫选择“以价换量”方式来救市,从而挽救生存压力。
陈云峰认为,房地产市场经过持续调控政策影响,已经在逐步形成“愈强则强,愈弱则弱”的分水岭格局。未来房地产企业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状况令人担忧,不得不向行业龙头抛出‘橄榄枝’以求兼并、重组,甚至难以抵制市场压力,逐渐退出房地产市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房地产行业已逐步进入行业洗牌与调整阶段。而调整的方式和开发商的应对策略则可能是:短期内参考融资成本和项目的收益率所决定的盈亏平衡点进行降价;中长期行业的分化与整合,房地产行业的破产、兼并与收购将成为常态。
财经评论员周俊生认为,中小房企承受房企的破产、兼并与收购也必然对中国未来房地产市场的结构产生深刻影响。一个可以预期的前景是,随着调控的深入,一些经营实力本来就不够雄厚的中小型房企很可能难以抵御市场压力,不得不逐渐退出市场,而那些大型房企则可以进一步扩充自己的实力。另外,大量中小型开发商的存在,不仅可以满足市场的多层次需求,也有利于在房价上形成竞争。(张靖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