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有爱不怕艾 大学生拍微电影宣传防艾滋病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5日电 香港中通社2日发文说,在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时,许多中国内地学者与研究机构开始全面着手调研现状。清华大学艾滋病政策研究中心经过调研表示,中国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在医疗手术方面面临歧视,并且需要通过文化策略而不是颁布更多的法律来解决。
文章摘编如下:
在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时,许多中国内地学者与研究机构开始全面着手调研现状。清华大学艾滋病政策研究中心经过调研表示,中国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在医疗手术方面面临歧视,并且需要通过文化策略而不是颁布更多的法律来解决。
在深圳工作的小杰是研究中心的案例之一。小杰去年5月确诊为HIV阳性,今年6月需要做一个简单的胆结石手术时,被深圳中医院暂停手术。得到承诺后小杰转到北京地坛医院,但医生又临时反悔,称至少半年后再考虑动手术。
小杰以外,据中国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联盟负责的“困难与曙光——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治疗与生存状况定性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就共收集到38个无法获得手术服务的HIV感染者案例。案例分布在大城市与小县城,包括难度较高的植皮等手术与许多简单的痔疮手术、外伤清创缝合等,从中可以看出艾滋病医疗歧视十分普遍。
清华大学艾滋病政策研究中心助教告诉中通社记者,除了普通的艾滋病患者,其实医护人员也面临难处,“似乎一旦接收了艾滋病感染者,对病患和医护人员而言,都是折磨”。
在调研中,长沙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某护士告诉研究中心,她甚至不敢对别人说自己分管艾滋病病房。某传染科主任也坦言:“丈夫从来没让儿子进过我的办公室。”而就在接受研究中心采访前,该主任还在安慰一名给艾滋病人动刀而害怕的外科医师。
清华大学艾滋病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景军说,现在最让他担忧的是医生在恐惧,而事实上“面对一个疾病的时候,如果医生不恐惧,那么其它的人也就不会恐惧”,“这个社会是需要榜样的,对待疾病,医生必须首先做出榜样”。
其实,为了解决艾滋病感染者普遍遭遇的医疗歧视,国务院早在2006年就已经颁布了《艾滋病防治条例》,其中第三条和第四十一条分别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就医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但研究中心助教称,在调研过程中,某传染科主任告诉他们,医疗机构想要推诿拒绝治疗,可以有足够多的借口。
景军认为,现有关艾滋病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比较完善,但在法律之外,更应该反思将“艾滋病患者妖魔化”、“道德指责”的社会主流文化,“就艾滋病毒的感染人群来说,许多卖淫人员是农村出来打工的,许多吸毒者最开始多是辍学青年,是我们的社会没有把他们管理好,再比如同性恋者,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是天生的,这些人走到这一步是有深层的社会原因。”
景军认为:“我们国家很多法律法规在执行中都遇到尴尬,比如我们规定公共场所禁烟,规定行人不能闯红灯,但是现实中我们没有做到。”他认为,下一步针对艾滋病的反歧视工作,应该以文化策略为重点,注重社会文化的改造,而不是颁布更多的法律,“更重要的要树立一个宽容的、人道的、客观的社会风尚。”(庄恭)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