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示威者试图冲进英国驻伊大使馆。伊朗首都德黑兰数千名高校学生和群众29日下午在英国驻伊朗大使馆门前举行示威活动,抗议英国政府近期对伊朗采取单边制裁措施。示威者向使馆大楼投掷石块,并翻过使馆大门进入大楼,扯下英国国旗焚烧并换上伊朗国旗。
中新网12月5日电 香港中通社2日发文说,英国驻伊朗大使馆遭到伊朗大学生冲击。分析人士指,伊朗早已知道欧美设局,但进退两难。
文章摘编如下:
英国驻伊朗大使馆遭到伊朗大学生冲击。11月29日伊朗示威者冲击英国使馆后,不少国家都对伊朗表示谴责。英国30日宣布撤回驻伊朗外交人员,并要求所有伊朗外交官在48小时内离开英国。同日,德国、法国、荷兰相继宣布召回驻伊朗大使,挪威宣布暂时关闭驻伊使馆,以示对袭击事件的抗议。
美欧趁机发力对伊朗扩大制裁。12月1日,欧盟在已有的对伊制裁措施之外,进一步冻结了143个伊朗在欧盟实体的资产,将37名伊朗公民列入禁止入境的“黑名单”。
据报道,相关制裁决定并未涉及有关伊朗原油进口问题,显然欧盟各国就禁运原油未达成一致。法国主张对伊朗施加能源制裁,认为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可以切断其经济命脉,从经济上进一步孤立伊朗,从而限制其核活动。然而以希腊为首的其它严重依赖于伊朗原油的国家,对此表示强烈反对。
欧盟消息人士表示,一旦希腊等严重依赖伊朗石油进口的国家能找到替代,欧盟就有可能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欧盟认为,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可以切断伊朗的经济命脉,是对伊朗从事核活动的“釜底抽薪”。
美国参议院则以100票赞成、0票反对的结果一致通过了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措施,制裁目的是切断伊朗中央银行与全球金融体系的联系。这项制裁措施十分严厉,它将迫使外国金融机构掐断与伊朗央行的交易,否则将在本质上被赶出美国金融体系。
虽然白宫官员批评说,此举可能会使美国的盟友受惩罚,使其疏远美国,而且还可能令石油价格暴涨,危及全球经济复苏。但是有共和党参议对此表示,沙特驻美国大使称,沙特“非常愿意”增产石油,以弥补因制裁伊朗可能带来的原油缺口。美国财政部副部长科恩(DavidCohen)表示,美国将要求日本等亚欧“亲密同盟国”减少从该国进口原油,以此对进行核开发的伊朗施加国际压力。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11月30日强硬表示:“伊朗将采取报复性措施。”分析人士指,伊朗其实早已知道欧美设局,但进退两难。如果强硬相向,不仅会给美欧采取新的制裁措施乃至动武提供口实,而且会使伊朗政府近年来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努力化为泡影;而如果选择沉默对待,则非但不会得到各方的同情,反而会招致更严厉的制裁以及难以预测的打击行动。(符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