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6日电 台湾《联合晚报》5日刊文说,这几年,台湾“志工观念”不断成长,全世界各地都有台湾志工的身影。年轻人远赴非洲、大洋洲岛国等较偏远区域担任志工,为自己开拓生命的另一种经验。这种现象固然和“政府”政策鼓励有关,更和台湾社会的观念转型有关。不少年轻人渐以当志工为荣。
文章摘编如下:
12月5日,台湾中部一所大学的体育馆,聚集了上千名青年学子。他们不是参加歌手的演唱会,而是响应青辅会的“百万志工计划”,口号是“那一年,我们一起做志工”,希望为年轻的生命涂上不一样的色彩。
这几年,“志工观念”不断成长,全世界各地都有台湾志工的身影。年轻人远赴非洲、大洋洲岛国等较偏远区域担任志工,为自己开拓生命的另一种经验、另一种可能。这种现象固然和“政府”政策鼓励有关,更和台湾社会的观念转型有关。近年来,宗教团体带头投入各地的志愿服务工作,各种民间团体也形成社会上一股重要的公益力量。在这样的风气带动之下,不少年轻人渐以当志工为荣。
在年轻人乐于担任志工,也有大学以“志工大学”为标榜的同时,我们可以反过来关注目前各大学推动的“劳作教育”。大学的“劳作教育”在台湾已有50多年历史,早期是东海大学率先实施,最近几年几乎各大学校园都跟进,但成效如何呢?有的学生抱怨上大学还要打扫校园,更有人呛声认为这是学校节省校园清洁经费的手段。抱持着心不甘情不愿的态度打扫校园,多少学生能体认到其中的教育效果?
劳作教育立意良好,但多半局限于校园打扫,并未能开拓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果劳作教育可以和志工教育相互结合,或者劳作教育之外,在大学校园里推动“志工课程”,相信可以发挥更大效益。美国很多学区从高中开始,就要求学生的课外活动或寒暑假作业包含“小区服务”,可以选择去医院、赡养院、甚至动物收容所等公益组织担任志工,这种“小区服务”的经历甚至成为申请大学入学的重要参考数据之一。这是将志工活动与生活教育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大学院校可以借镜外部经验,结合民间公益团体,甚至让学生自己规划志工活动,培养独立精神。据说已经有大学准备将志工活动列为必修,这很值得鼓励。年轻的生命不应仅有书本和计算机,从事志工活动可以让青年人的梦想更美丽。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