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地,上下班高峰期打车是件令人头疼的事,一旦遇上雨雪或有雾天气,且不说会不会堵,能顺利打到车就不是件易事。挤公交简直是体力、耐力技术的大比拼。对于有车一族来讲,每天从城市的一角到另一角,往返数十公里,一个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于是便有人开始寻求捎人者,“拼车一族”由此形成。
相同路线,乘坐同一辆车上下班,上学及放学回家,节假日出游等,车费由乘客平均分摊,这样既可以带一些同路人,给别人带来方便,又可以节省自己的费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者一拍即合。网络的助推让拼车在内地迅速扩大,越传越广。
“拼车一族”的出现根源在于城市版图的拉大。在郑州,从西环到郑东新区,穿市而过要走近二十分钟,遇上上下班高峰期,开车就得一个多小时。为了不迟到,上班一族通常早上六点就要起床,路上要花费将近两个多小时。遇上雨雪天气,两趟车折腾下来早就变成“落汤鸡”了。到了冬天,受冻等车的滋味更是终身难忘,每天两个小时站下来,到单位的时候就跟刚跑完马拉松一样。有时想打车去单位,可是上下班时间想打车还打不着,打着了就嗷嗷蹦钱。一天内,几乎有三四个小时都在赶公交,挤地铁。
对于有车一族来说,油价几次上调,让他们觉得开车上下班几乎是一种奢侈,买得起,开不起的感觉越来越明显,每月高达一千多元的油费,占到工资三分之一。
其实,拼车在国外早已很普遍。在德国,设有专门的“拼车中心”、“拼车俱乐部”,提供中介服务,各个城市还设立了拼车管理办公室,赶上交通高峰期,空车上路会被罚款。在一些城市的道路上还设有拼车专用停车点,方便上下车,有的城市还设有拼车专用道路。
在英国,政府甚至准备允许“私人共乘车辆”使用公车道,以鼓励人们相互“搭便车”。而在日本,居民所住公寓提供共有车,以供“拼车族”交费使用。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内地的拼车虽说是新生事物,但这种省时、省力、省钱又省心的做法,令所有人拍手称赞。
(摘自香港《大公报》 文/王永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