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日报:美国大选议题的虚虚实实
中新网1月10日电 美国《国际日报》9日刊文说,美国大选年,各种观点,政论充斥于媒体,各路政客凭三寸不烂之舌,把自己打扮成救国救民的领导人。然而,当这些政客中的某一位真的成为美国总统时,许多议题就消失了,连提都没有人提,好像从未有过一样。有意思的是大选时调门越高的议题,选后就越不见效。
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大选年,各种观点,政论充斥于媒体,各路政客凭三寸不烂之舌,把自己打扮成救国救民的领导人。然而,当这些政客中的某一位真的成为美国总统时,许多议题就消失了,连提都没有人提,好像从未有过一样。有意思的是大选时调门越高的议题,选后就越不见效。
2008年时,奥巴马提出要以“华盛顿圈外人”姿态来改变华盛顿的政治生态,并喊出“改变已经到来”,但四年后的华盛顿的政治生态与四年前并没有多大变化。美国人民也没有看到奥巴马所许诺的改变。美国中产阶级甚至比四年前更为痛苦,工作更少了,房屋被银行拍卖了,保险费上涨了,退休金更无保障了。这四个中产阶级赖于生存的基石的动摇,显得四年前的“改变已经来到”的口号是何等不靠谱。
大选的议题从选举时的热炒,到选后的冷藏,原因是要么议题本来就是个虚的,要么问题说起来容易,真正要解决却不易。例如最近共和党人的初选,有候选人提出对伊朗应该动武,就是一个说来容易做来难的议题。
不少虚的议题,通常都与外交政策有关,候选人对那些没有投票权的国家表示强硬态度,可以拉动支持者的热度,又可打击对手。中国议题就是一个例子。早几年,中国议题是政治上的。“中国威胁论”一旦有人祭出,没有政客会唱反调。
此次的大选,中美贸易成为主调,共和党内领先者罗姆尼就处处以对中国贸易强硬对抗的姿态出现。前驻中国大使洪博培对罗姆尼的观点不以为然,认为强硬立场会引发贸易战,损及美国利益。
有意思的是,选民喜欢罗姆尼的煽动性论调,而不是洪博培的理性声音。原因有文化上,也有认知上的。中美虽曾数次结盟,如抗日,但文化差异太大。更重要的是,有些美国人对美中关系的认知是,美国必须主导,中国要按美国的要求做。
大选也有实的议题,比如奥巴马行政当局新近推动的,公民的非法移民身份的配偶或小孩转换身份不必回国等候,就是一个实议题,每一位受益者,后面都有至少一张及更多的选票,此举被分析家认为奥巴马巩固拉丁裔票源的措施,这对于摇摆州如佛州,亚利桑那州的选情将有重大影响。这种议题,牵一发动全身,只能做不能炒。共和党既不好反对,又不能让民主党受益,只有暗地使劲。(朱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