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严歌苓还是张艺谋?
《金陵十三钗》是道选择题:严歌苓?还是张艺谋?
我是如此地深信,看了原著小说的,尤其是严歌苓最早的那个中篇小说的版本,最好不要去看张艺谋改编的电影版;看了,或打算看张艺谋的电影版的,最好不要去碰严歌苓的原著。
据一些媒体的报道,指电影版的《金陵十三钗》可能是张艺谋自《活着》后最好的作品,我不知道这话是不是真的,但只看电影的话,观众还是可以得某一程度的娱乐享受的。电影里有枪林弹雨,有士兵突击,个人英雄主义与女性的偶像崇拜的元素都有了;然后又有了儿女情长,有从互相排斥到以生命相交;最后还有了戛然而止的余韵,让观众对那赴死的“十三钗”最后的命运,抱着理所当然的悲壮想象,然后发出满足的叹息声。
那就让自己保持在这样的一种状态吧,即使电影其实有许多人批评,说拍得不好,也无所谓了。
但要是看了原著,就会惊觉作品中那丰富的纹理都被肢解了,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那些繁密的枝叶,都被剪得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这还不算,电影主创人员还要把那枝干除掉,换上光鲜的,貌似保质期更长的塑料树干,再随意黏上一条两条三条线索,好似整个作品看上去就像精致的盆景般丰富。于是我们只能选择,要么只看原著,好让自己停留在无限的想象中;要么只看电影版,好让自己不要洞穿过多的苍白与虚浮的表相,以免娱乐的兴致遭到破坏。但电影版也有好的地方。妓女豆蔻后来坚持回到巷子里去找回那几条琵琶弦,好弹首好听的曲子,让濒死的浦生听听。电影里把这条线给保留了下来,于是成为全片最动人,最具有实在的感情的一个片段。
(摘自香港《大公报》 文/洪 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