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民进党两岸论述需要知识经济新思维
台湾《联合报》29日发表社论指出,蔡英文与民进党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的挫败,再次证实民进党的罩门在两岸和经济。舆论指出,民进党此番失利,多少与选前一大群无分本省、外省的大、小企业家们史无前例地表态挺“九二共识”有关。
社论说,竞选时,民进党将这些企业全部抹成财团,说他们在人民的对立面。但选后回归冷静,几位企业家异口同声的一句话,颇值民进党深思,那句话就是:“台湾经济发展,不能枯等台湾共识。”
从大环境来看,现在与三十年前大不相同,但民进党似乎无此体会。未来数年,台湾在亚洲有两个明显的对手,一为韩国,一是中国大陆。当外界质疑“如果民进党当选,两岸关系将有些紧张,美国会有些恐慌”时,民进党的回应竟然是:中国大陆没有选择,一定要跟台湾谈。
这样的回应犯了“假设竞争对手不存在”的谬误。民进党忘了,当两岸蹉跎不谈时,韩国必趁虚而入,与中国大陆迅速达成实质的进展。不久,韩国可能与大陆FTA已经签订,韩国与大陆的企业在台湾尚不知如何凝聚“台湾共识”时早已一跃千里。换言之,倘若台湾的竞争者,与中国大陆没有对耗、没有蹉跎、没有虚功,而台湾却有,则这样的空窗期就是台湾经济的巨大损失。
社论分析,民进党常见的第二个逻辑谬误是,认为两岸迟早会正常化往来,譬如“三通”其实不急,因为迟早会通。他们盘算,站在谈判的角度,现阶段多坚持一点,就能帮台湾争取更多。然而,这样的说法也忘了坚持等待而蹉跎虚耗的时间,会让台湾丧失更多经济机遇。一旦经济实力流失,长期而言,对于整体谈判更不利。
综合以上两个逻辑谬误,社论指出:民进党两岸论述的最大弱点,就是欠缺时间轴线与产业动态的观念。
社论说,民进党一直缺乏一个独立的、中性的真正智库,去协助其分析思考。该党现在的智库不是强调智识学理,却是在强化意识形态。
例如:他们的智库迄今仍在强调“要素价格均等理论”,认为台湾与中国大陆交往之后,就会拉低台湾工资。殊不知,这是五十年前适用于工业与农业社会的理论。但如今全球已经是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是用创新在竞争。国际产业环境早已不是在定型的技术结构下,使台湾与大陆要素价格渐趋均等。反之,全球各国的产业技术一直不断的创新演进,决定经济成果分配的关键是“谁是创新者”;创新者永远能拿走大部分的经济利益。
简言之,决定台湾劳工薪水会不会被大陆赶上的关键,不是两岸是否开放,而是台湾与大陆谁是创新者?民进党应该理解,最好的两岸策略就是设法让台湾在动态竞争下,在若干领域成为创新者,从而保持领先。
社论说,不容讳言,对台湾品牌而言,中国大陆是个练兵不可或缺的市场,如何善用其机会,而不是单纯只看见威胁,这是民进党学者需要自我检讨的。如果与大陆往来,可以让台湾成为创新经济时代的赢家,民进党该选择的应是开放,而非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