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台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服务贸易正当时
中新网2月2日电 台湾《工商时报》2日发表社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服务贸易此其时矣》说,台湾新“阁揆”陈冲日前表示将致力于调整台湾的产业结构,创造高价值劳力密集产业,以改善台湾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我们听闻此一政策方向,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内阁”终于踏出了正确的一步,忧的是这十年来“政府”一再宣示调整产业结构,却始终是五分钟热度,因而皆以失败收场。
文章摘编如下:
台湾新“阁揆”陈冲日前表示将致力于调整台湾的产业结构,创造高价值劳力密集产业,以改善台湾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我们听闻此一政策方向,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内阁”终于踏出了正确的一步,忧的是这十年来“政府”一再宣示调整产业结构,却始终是五分钟热度,因而皆以失败收场。
回顾近20年,“政府”对科技产业一直存有过度的迷思,总认为台湾经济要繁荣非得发展半导体、面板及资讯产业不可。在这个思维之下,非仅“政府”给予大量的租税奖励,受“政府”宣示的鼓舞,人才、资金也全数流向这个产业。以过去这十年而言,制造业投资总金额里,就有60%~70%集中在电子零组件产业,台、清、交、成等大学一流的人才,也络绎不绝地进入此一产业。
电子零组件产业运用了制造业近7成的投资,及众多一流的人力,所创造的生产毛额占制造业却仅3成,而所雇用的人力更只占制造业的2成,投入的资源与创造的附加价值、就业人数,明显不成比例。这也是何以近年来民间投资虽成长,但对于改善岛内就业及所得分配成效不彰的原因。更令人遗憾的是,在2008年金融海啸的冲击下,科技产业非但没有发挥稳定经济的力量,若干厂商反而成为等待纾困的对象,这与20年前“政府”发展科技产业的初衷,已然背道而驰。
值得庆幸的是,新“阁揆”陈冲已注意到台湾产业结构的困境,因此任命“经建会主委”尹启铭担起改造台湾产业结构的重责大任。从台湾1960年代出口导向的劳力密集产业既创造经济成长,又改善贫富差距的经验看来,陈冲所提示的“高价值劳力密集产业”绝对是台湾未来该走的路。只是今非昔比,在全球化的竞争下,台湾已不可能回头从事昔日的劳力密集产业,而应着眼于服务贸易。
一般刻板的印象,认为像批发、零售、餐饮、住宿、运输等服务业的商业活动,都是在岛内进行,和贸易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事实上,透过吸引外来观光客,这些服务业即可藉由服务的提供而创造收入,此即是台湾服务的对外输出,和设立科学区、工业区生产商品出口到岛外并没有两样,同样可以创造贸易顺差,挹注经济成长的动能。
我们可以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报告发现,全球各式各样的服务贸易正快速扩大,十年之间全球的服务输出已由1.3兆美元倍增至3.6兆美元,其中旅游的服务贸易尤其热络。以法国而言,2009年由于吸引外国观光客就创造了500亿美元的收入,美国的旅游收入更高达1,200亿美元,大陆则逾400亿美元,日本与韩国也逾百亿美元,都远超过台湾的68亿美元。这份报告说明服务贸易的市场如同商品市场一样,可以全球为市场,其所潜藏的商机一点不亚于制造业。只要有计划地发展,以台湾的天然景观及人文条件,足可成为亚洲观光的新亮点。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业的投资规模远低于制造业,但却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正是陈院长所说的“高价值劳力密集产业”。其有制造业的经济潜力,却无制造业耗能、污染的外部效应,不论从土地规划的高度或所得分配的角度,致力于服务业尤其是观光服务业的发展,确实是现阶段台湾产业结构调整,应该最优先考虑的方向。
我们认为,台湾的制造业并非不重要,只是如今在全球生产的竞争中,已然面临成长的极限,不论从投资报酬的角度来看,或创造就业改善所得分配的角度来看,只要“政府”能加强台湾的观光基础建设,创造高质量的公民文化素养,并有计划地进行宣传,透过观光服务的产业关联效果,非但批发零售、餐饮住宿、运输金融可以受惠,农业及制造业也都将因此得到新的成长动能。除此以外,由于降低对工业的依赖,少了工厂的烟囱,也可让台湾的环境生态得以休养生息。
最后,我们必须强调的是,有关台湾产业该如何发展,近十年已开过无数的会议了,而所订定的行动计划、行动纲领,也可谓无以数计,因此新“内阁”千万不要为此又日以继夜地召开全岛大会。此时此刻,各个新任财经首长所需要的,乃是从过往这些计划或纲领中,及时整理出一套方案即可,而接下来能否成功,就得看陈“院长”所领导“内阁”的执行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