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澳报解读一号文件:农业背重负 转靠科技是必然

2012年02月06日 10: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盘点近年“中央一号文件”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2月6日电 《澳门日报》4日发表社论《农业根本出路在科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1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9年聚焦“三农”,并且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正如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所说,此次“一号文件”可谓“抓住了发展要害、兼顾了当前长远”。

  文章摘编如下:

  一年之计在于春。1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9年聚焦“三农”,并且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正如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所说,此次“一号文件”可谓“抓住了发展要害、兼顾了当前长远”。

  中国粮食从2004年起实现了连续8年的增长。农业能够保持好的发展势头,农业科技发挥了巨大作用。大批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有力促进了农业丰收、农民增收。但是,作为评价农业科技含量的重要指标,2011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尽管较之以往有了较大进步,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农业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要破解难题、突破约束、消除瓶颈,根本出路在科技,最大潜力在科技,强劲动力在科技。

  中国农业背负着维护粮食安全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负,透支的农业决定着转靠科技进步的必然。陈锡文坦言,靠继续增加农业水土资源已没有多少余地,必须靠提高单产。提高单产,靠继续增加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效益在降低,而且破坏环境,也难以为继。他说,“巩固农业农村好形势要靠科技,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更要靠科技。”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明确指出,农业科技进步至关重要,务必强力推进、取得成效。他要求各地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立足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科技创新。特别要重视攻克种业科技难题,抓紧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加强重大技术的推广,良种良法要配套,关键技术要组装,农机农艺要融合,各种措施要协调。有农业专家表示,种业的研发应置于科技创新的首位。袁隆平长期指导超级杂交稻试验田,还创了中国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各地为进一步推进生物种业这一战略产业的研究与发展,纷纷成立生物种业研发中心。这些农业科技尖兵值得大力鼓励和支持。

  毫无疑问,农业政策的效果最终要在田间地头呈现。因此,各地应该努力探索如何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让他们成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真正的主人,从而使农业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提高农业技术的社会化服务水平,这是中国农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要促进农业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破除科研只为评职称、出版著作的怪现象。应该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村、到场、入户,以专家包县包乡、农技人员包村包户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指导和技术培训;加强推广示范平台建设,深入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畜禽水产示范场创建。

  此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值得期许。政策的倾斜与财力的支持,使中国“三农”事业连攀新高。陈锡文透露,中央对于“三农”的财政投入今年肯定还会增加,具体数目要等3月份“两会”时才能揭晓。

  任何好的政策都要靠人去落实。各地要认真按照中央要求,切实加强支持农业科技,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切实加强各方面的协作配合,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建立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和学科之间的联合与协作机制;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条件、机制都到位。各地要切实为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村创造良好条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