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报:穿越“历史三峡”考验中共改革智慧
中新网2月29日电 美国《侨报》28日发表社论说,历史学家以“历史三峡”形容中国转型期。波折、凶险、光荣、梦想尽含其中。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执政者能否坚定改革意志,又如何以极大的改革智慧,推动中国进步,穿越“历史三峡”,当拭目以待。
文章摘编如下:
邓小平南巡谈话20 周年、中共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呼吁中国进行改革的声音持续高涨。专家学者发声力陈改革,官方《人民日报》高调呼吁改革,从民间网络到党报官媒,如此广度的“改革”呼声,中国近几年来较为罕见,其背后缘由值得探究。巧合的是,世界银行也发表报告,建言中国展开深层次改革。
显而易见的是,改革呼声的高涨在于时机特殊。第一,在深化中国改革的邓小平南巡谈话20周年之际,再抒改革期盼,借事言志,名正而言顺;第二,在全国“两会”大幕即启之际,发力呼声改革,在每年一度的参政议政高潮之中,可引发广泛讨论。
时机促成改革呼声集中,形势则使改革呼声不断。形势之一,中国发展的内在逻辑。30余年来,中国以改革促发展,但伴随发展而起的,也是丛生的问题,因此,进行改革,解决矛盾实属必然。
发展带来问题,更有所面临的瓶颈。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也为中共执政合法性奠定新的基础。2010年中国大陆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达到中等偏上国家水平,中国如欲实现经济发展,巩固执政合法性,就将面临世行所定义的“中等收入陷阱”难题。而破解这一难题,就意味着原有经济模式的改弦更张,以改革的方式,进行发展经济的战略调整。
形势之二,改革动力不足。30余年来,中共一直“摸着石头过河”推行改革,由经济体制领域,而入司法领域、行政体制领域、文化体制领域,正是这些领域不断推进的改革,使得中国经济高歌猛进,为世瞩目。但也正这是些相对而言“较易啃的骨头”,或为下一步的改革引来了“拦路虎”。
一方面是,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一方面是,改革所带来的“不稳定”风险。改革越是推行,阻力恐越大。
历史学家以“历史三峡”形容中国转型期。波折、凶险、光荣、梦想尽含其中。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寄望执政者坚定改革意志,是海内外观察人士的共识。下一步,执政者是否能坚定改革意志,又如何以极大的改革智慧,推动中国进步,穿越“历史三峡”,当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