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外报:高层找到“发力点”中国改革路径渐清晰

2012年03月16日 10: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3月1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闭幕会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这是温家宝总理最后一次出席两会后的中外记者会。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中新网3月16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16日刊文说,今年两会温家宝指出,“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支持”,可见中国再改革应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民间创新之间良性互动、螺旋发力。目前,中国高层展现出更强条理性,不仅找到了发力点,而且明确要把理顺五大关系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和关键。

  文章摘编如下:

  2012年中国“两会”已经落下帷幕,纵观此次会议,改革无疑是关键词。从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68次提及改革,到他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25次提到改革,本届“两会”以改革启,又以改革终,凸显前进的中国再一次面临抉择,已经伴随并深刻影响中国社会三十余载的改革,到了再度发力的阶段。

  大国总理的话说得很重,“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而将改革问题上溯到“文革”,也表明当前中国深化改革的紧迫性与困难度。

  改革需要知所以然:不同于改革初期阻力主要来自意识形态之争,如今的改革阻力主要是利益之争,且不言既得利益集团,如今中国社会已然呈现多元化,处于不同阶层的人群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唯有再改革才能弥合不公、平衡利益,也唯有再改革,才能让法治普照、权利彰显、民力激活,才能让权力审慎、贪欲受限、垄断破局。

  改革需要更大决心:中国“渐进式改革”的路径选择,本身就决定了改革越往前困难就越多,能否迎难而上,勇气至关重要。当中国总理语气坚决地说出“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都没有出路”,这既是对一段时期以来改革话题的有力回应,也是中国高层对今后改革的明确表态。

  改革需要主动出击:如温家宝所言,中国调低经济增长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主动与被动的区别在于,是真改革,还是假改革。当前有一种观点是,在以欧洲债务危机、外部需求萎缩为代表的经济压力,以及中东、北非街头革命为代表的政治压力下,中国此时改革是因为外部环境恶化而不得不为。倘若如此,那么外部环境转好,改革收兵,一切归位,这便是假改革。实则,外部原因并非主导。回首这些年的中国故事,大量廉价劳动力、改革释放高效率、“入世”吸纳高产出,乃是中国繁荣的秘密。但如今,这些因素都面临变化,未来中国经济与社会,不仅需要习惯个位数增长,更需要主动再改革、真改革,走向纵深。

  改革需要凝聚共识。今年“两会”前后,关于深化改革的呼声都不绝于耳,可见共识正在形成,乃至关于实现路径的讨论也变得热闹起来。“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温家宝如是之言,很容易让观察家们将改革与舆论热议的“顶层设计”相关联,而再观“我深知改革的难度,主要是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的表述,又可见中国再改革应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民间创新之间良性互动、螺旋发力。

  改革需要切中要害:中国再改革往何处去,需要决心与勇气,更需要科学部署,找到切入口、突破口,抓住时机。过往,谈及中国再改革,激进者有之,保守者有之,更多的是苦于改革之难而不敢行动、不知如何行动的纠结,改革之功用在经历初期阶段的试探摸索、发展阶段的大刀阔斧之后,也逐渐成为一些地方、一些机构谋取利益的工具,改革的时机被拖延、空间被挤压。如今,良机再次来临,中国高层也展现出较之以往更强的条理性,“涉及到金融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的利益,改革的阻力相当之大。这是改革的难点”,温家宝不仅找到了发力点,而且在政府工作报告列出了今年改革的六大任务,明确要把理顺五大关系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和关键。

  由是观之,再改革这条由中国主动选择的道路,纵然有风险,也必须坚持下去。而当两会落幕之际我们看到中国改革之决心愈发强大,共识逐步形成,部署陆续展开,路径逐渐清晰。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