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警惕食河豚中毒
春季(尤其是2月至5月)正是河豚鱼性成熟及洄游繁殖季节,也是误食河豚鱼中毒的频发高峰期,仅广东近年就经常发生误食河豚鱼中毒死人事件,最多一次中毒有八人死亡。预防河豚中毒的关键最好是不吃。
河豚俗称鸡泡鱼,是一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但含有剧毒——河豚毒素的鱼类。《本草纲目》中说:“河豚有大毒,味虽珍美,食之杀人。”河豚的卵巢和肝脏有剧毒,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腮等,肠胃及肤也有毒。虽然新鲜洗净的肌肉可视为无毒,但河豚死后较久,内脏的毒素溶入体液,能逐渐渗入肌肉内,也不可不防。而每年春季为河豚鱼的生殖产卵期,特别为卵巢发育期,毒性最强,所以每年春季是河豚中毒高发季节。而河豚的毒素是一种很强的神经性毒素,其毒性较剧毒的氰化钠还要强一千多倍。0.5毫克河豚毒素就可以毒死一个体重70公斤的人。可见毒性之猛烈。
误食河豚鱼中毒特点为发病急速而剧烈。中毒症状的轻重与摄入毒素的多少、毒素毒性之强弱及胃中毒素在中毒初期是否吐出或洗出有关。潜伏期为十分钟至三小时。吃入几分钟后,一般先感觉手指、唇和舌有刺痛,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并有四肢无力、发冷;轻者口唇、指尖和指端等处知觉麻痹,重者瞳孔放大、瞳孔及角膜反射消失,上下肢肌肉痲痹,以至身体摇摆,手足共济失调,甚至全身麻痹、瘫痪。之后语言不清,血压和体温下降,呼吸先迟缓后渐困难,以至衰竭甚至死亡。河豚鱼中毒尙没有特效的药物可以解毒,如一旦发生中毒后,除了迅即采取抠咽催吐外,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
(摘编自《澳门日报》 文/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