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岛散记
在那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从莆田市乘汽车向东南方的湄洲湾奔驰,车窗外一展平畴,阡陌连绵,呈现着一派丰年景象。车行50公里越过了笏石、忠门等繁荣的农村集镇,来到了湄洲湾北岸的文甲码头。与文甲码头隔海相望五公里,一片香雾迷蒙,岚光山色的海岛,便是举世瞩目的妈祖文化发祥地的湄洲岛了。在湄洲岛朝向台湾海峡的山顶上,屹立着一座高大慈祥美丽的妈祖塑像,眼光注视着大海,给人留下一个深刻难忘的印象。这就是全世界华人心目中最有代表性的妈祖文化的象征。
湄洲岛的面积约有14平方公里,南北长,东西窄,弯弯曲曲,形如美人的娥眉,所以自古以来便称之为“湄洲岛”。这是台湾海峡西岸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门户。千百年来,妈祖的“神灵”,保护着多少海上的船只和生命,使台湾海峡波平浪静,造福人间,为世人所尊敬。元朝户部尚书贡师泰的《游湄洲》诗中有“不见波涛险,宁知造化功。百年神女庙,长拥海霞红”之句,就是概括了整个湄洲岛的风光文物。
到了湄洲岛,首先是胆仰在牛头山的妈祖庙建筑群。牛头山,是湄洲岛的主山,因为全世界第一座的妈祖庙就是建筑在这里,所以人们又称此山为“祖庙山”。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台湾海峡的形势趋于缓和,两岸同胞迫切希望祖国早日和平统一;所以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娘娘诞辰之日,每年九月初九重阳佳节也是妈祖娘娘的升天之日,台胞必纷纷前来湄洲岛朝拜祖庙。在这样一个为了追求和平统一的大好形势之下,牛头山原有的妈祖庙不但全部整修,恢复旧观,而且又新建了数十座楼阁殿宇,构成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庙堂楼宇的大群落。
当我们从文甲码头渡海登上湄洲岛的祖庙山,抬头仰望,就可以看见金碧辉煌的妈祖庙建筑群,其中有妈祖正殿、朝天阁、太子殿、将军殿、钟鼓楼等等,彷佛是南国的蓬莱仙境。明黄仲昭《游湄洲祖庙》诗:“闲来乘兴到湄洲,独向朝天阁上游。宫殿凌云崇圣迹,舳舻利涉赖神庥。云移平海见楼橹,潮满良江渡客舟。极目沧溟生骇浪,天风吹起海门秋。”这是一幅多么壮丽超凡的湄洲祖庙图景。全世界的妈祖文化就是在如此美妙的人间仙境中传扬出去的。难怪台湾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妈祖信徒,前来湄洲祖庙顶礼膜拜。特别是最近台湾同胞能够直航湄洲岛,使海峡两岸的同胞感到更加亲密。
进入妈祖庙,我们可以看见琳琅满目,内涵丰富的各式各样的牌匾和对联。这些都是自古留传下来的文化瑰宝。这也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幅对联写着:“四海恩波颂莆海;五洲香火祖湄洲。”这里说明全世界妈祖庙的香火都是从湄洲祖庙分灵出去的。清朝乾隆皇帝也为这里的祖庙写了一幅对联:“忠信涉波涛周历玉洲瑶岛;神明昭日月指挥水伯天吴。”这是作为一代帝王亲自对湄洲祖庙的赞颂,真是难得。
湄洲岛之所以能吸引五洲四海的游客,除了作为全世界的妈祖文化的发祥地之外,湄洲岛本身美妙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妈祖庙前的海岸,是由大片的辉绿岩结构而成。由于长期的风化和海涛的冲击,形成了许多天然的凹槽,随着潮汐的吞吐,从这些凹槽里就会发出各种有节奏的音响,初如管弦乐曲,继如钟鼓齐鸣,似龙吟虎啸,如雷电交加,有时暴风骤雨,有时细雨连绵。这种大自然的乐章,真是人间难求。
这就是湄洲岛的一大奇观,名为“湄屿潮音”。在祖庙后面的崖石上看见有一处刻着“升天石”的巨大石崖,当地民间传说,这就是当年妈祖娘娘羽化升天的地方。另外我们还可以看见有摩崖石刻巨大的“观澜”石旁,远望茫茫大海,水中有山,山外有海,海水随着潮汐的消涨,散发着美丽的浪花,真会使人心花怒放。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廖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