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报:苏贞昌创民进党内几项纪录却将受掣肘
中新网5月28日电 澳门《新华澳报》28日刊出评论说,27日举行的民进党主席选战,创下了党主席选举的三个纪录。今次选出的党主席任期到2014年5月,但“七合一”选举在该年底才投票,因此苏贞昌在本届党主席任内无须“对败选负责”而辞职,但还将会遇到许多困难或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做到党内团结,化解各派系的恩恩怨怨。
文章摘编如下:
被视为“苏蔡2016之争”的民进党第十三届主席选举,27日举行。这次选战创下了民进党主席选举的三个纪录。
其一是有五位亦即最多的候选人参选,形成了“四打一”的态势,全是针对苏贞昌而来,演出绝食戏码的许信良一言道破,他们“阻苏”这是担心“卡到英”;其二是创下了历来党主席选举的最高投票率(68.62%)记录,民进党秘书长苏嘉全表示,这显示党内上下都很关心党的发展,并积极参与这次选举,其实是党内各派系高度动员“卡苏”的结果;其三是当选新一任党主席的苏贞昌创下了自1998年党主席直选以来当选者最低得票率的记录,得票率仅为50.47%,此是因为有五位候选人参选,其中有四位是冲着苏贞昌而来,将其得票率扯低的结果。
但即使如此,苏贞昌仍可“饮得杯落”。其一、尽管他在竞选过程中遭受“四打一”的围剿,但仍可获得过半得票率,强化了他当出任党主席的正当性和认受性。实际上,当初许多人都认为苏贞昌虽然胜券在握,但由于遭到党内各派系的连手围剿,必会将他的得票数拉低,使他只能是“低空掠过”,以不到50%的低票当选。而昨日投票结果,是他跨过了50%的门槛。
党内不少人认为,这除了是苏贞昌在党内拥有充沛人脉,及苏贞昌在竞选后期勤落基层拉票,不屑于口水战,感动了部分基层党员,以及有部分党员怀有“补偿”苏贞昌的心理(两次台湾地区领导人初选苏贞昌都失之交臂)之外,陈水扁在投票前夕发表的“大苏如何不输”专栏文章,使得党内部分“扁迷”转变态度,将手中的选票投给苏贞昌。实际上,“一边一国连线”曾经支持的候选人,得票并不多,尤其是正式喊出“特赦陈水扁”口号的许信良,得票垫底,只得2763票,得票率仅为2.49%,显然是“扁迷们”转移了支持目标,他们手中的选票流向了苏贞昌。
其二、在选战过程中,曾有“独派”人士出面,希望能整合四位候选人,至少是整合蔡同荣、苏焕智、吴荣义等三位“独派”人士,以免分薄选票,让苏贞昌“渔翁得利”。但昨日的投点票结果,却是苏贞昌得票率过半,亦即即使是蔡同荣、苏焕智、吴荣义再加上许信良整合成功,共同推出其中一人与苏贞昌对撼,也未必能拉下苏贞昌。
其三、由于在苏贞昌的第十三届民进党主席任期内,台湾地区没有大型公职选举活动,故也就不会在其任期内,要他“对败选负责”辞职的事件,因而极有可能是能够顺利完成整个任期。因此,苏贞昌就有机会弥补他于2005年2月经补选接任党主席后,因当年底县市长选举失去台北县、宜兰县席次而辞职,未能完成完整任期的遗憾,并有可能是在民进党历任党主席中,继江鹏坚、姚嘉文、黄信介、许信良、谢长廷、陈水扁、蔡英文之后,第八位可以完成任期(包括期中补选就任)的党主席,及第五位可以完成完整任期的党主席。实际上,民进党成立20多年来,已历经八次党主席辞职,辞职原因大多与选举结果有关,显示担任民进党主席的政治风险相当高。而今次选出的第十三届党主席任期到2014年5月,但“七合一”选举在该年底才投票,因此苏贞昌在本届党主席任内无须“对败选负责”而辞职。
在这次民进党主席选举中,还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值得关心民进党党情的人士关注及研究的。其一、本来被认为将会遭到边缘化的苏焕智,却获得2.3281万票,得票率为21. 02%,是得票率第二高者。此显示,民进党内盼望“世代交替”的声音,并未完全被淹没。
其二,民进党代主席陈菊昨日在投票时发表谈话,要求新任党主席必须好好处理跟大陆之间和谐交流,这番话对党员的投票选择应当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当然,这更是显示了民进党内要求改善两岸关系的主张,占了主流位置。
其三、“独派”候选人的得票率均不高,包括“台独”大佬辜宽敏力推、各“独派”社团力挺的吴荣义,都只有14.73%的得票率,被称为“蔡公投”的蔡同荣最少,仅有得票率11.28%的得票率。这显示,即使是在民进党内进行,因而无须顾及中间选民投票意向的选举,“台独”显然也成了“票房毒(独)药”,更何况在全岛性的公职选举。因此,民进党是应当思考转型的问题了,否则,永远都难以再次上台“执政”。
苏贞昌在开始的新一届任期后,将会如日中天,“卡蔡”态势更难成气候,因而就将在第十四届党主席选举,及竞争“2016”的出线权中,占尽便宜。不过,有一个关节点,那就是2014年年底进行的“七合一”选举,倘若苏贞昌指挥失误,即使是“非战之罪”,都必须败选负责而辞职,按党章规定必须补选,那就是蔡英文的天下了。
其实,苏贞昌在这一届任期中,还将会遇到许多困难或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党内团结,化解各派系的恩恩怨怨。这是因为,党内“苏系”当然是“挺苏”,而党内各派系的态度,除“新潮流系”中立外,其余各派系都是“反苏”。因此,苏贞昌为了加强自己队伍,必须借重本来就是支持自己,但为了避免得罪蔡英文而采取“中立”立场的“新潮流系”。倘此,民进党中央党部可能就将会是“苏系”和“ 新系”的天下,这就必然更会引起各派系的反弹。实际上,在第三次候选人电视辩论会上,蔡同荣就警告说,倘苏贞昌当选,等于是让“新潮流”继续在民进党中央党部执政,“请大家三思而后行”。
因此,估计苏贞昌将不会“整碗捧去”,将会释出部分职位给党内各派系。现在看来,关系选战的“要害”部门,如财务委员会、政策委员会,及组织部、秘书长等,必是由“苏系”及“新系”的人出任。至于苏贞昌是否会恢复大陆事务部,也有待观察。苏贞昌于2006年出任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时,曾推出“苏修路线”,证明他是重视两岸经贸往来,并努力寻求“松绑”之道的。
与苏贞昌赢得党主席相反,同样被认为“苏蔡代理人之争”的县市党部主委选举,在具有指标意义的台北市和新北市,蔡英文力挺的黄庆林和罗致政都胜选。尤其是在新北市,原本人们都看好苏贞昌子弟兵张宏陆,因为苏贞昌曾任台北县长六年多,创造了较佳的政绩,也建立了充沛的人脉关系,但张宏陆仍然以大比数落败,这显示在台湾北部,民进党员与党外选民们一样,都是自主性较高。(富权)